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信息学间的平衡。 ④ 基础前沿和前沿领域的平衡。 ⑤ 实验和课堂教学的平衡。 世行贷款 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 1281B0321 7 ⑥ 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平衡。 ⑦ 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平衡。 ⑧ 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衔接。 新课程体系其特点是重视化学学科最基本的理论的系统讲授,将原来在大学三年级所修的“物理化 学”提到一年级,改为化学原理,并增加了谱学基础、结构与材料、生物化学与化学信息学。 该课程体系是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大量删除了陈旧知识,增加了 21 世纪学科前沿内容,树立了理论课先行以解释后续课程的化学观念,压缩了宏观,增加了微观内容,学时数由原来的628 学时减至 522 学时。 新体系首先在南京大学基地班、强化部等班级试行,现已进入第四年,授课学生数逐步增加,本届学生已超过 200 人。 由于新体系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均有提高,南大各院系也纷纷要求按新体系开出化学方面的课程,不少院校如浙江大学也根据自己的情 况开出了新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 化学实验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化学学科目前仍然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技能的培养对化学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浙江大学早在八十年代率先对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四大实验体系,以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重组实验教学,减少低层次的重复,世行贷款 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 1281B0321 8 建立了基础化学实验室、中级化学实验室、综合性化学实验室,特别强调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与实验教学改革相匹配的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室与教研室脱钩,成立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多数均采 用了这两种体系和体制,推动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由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十所院校组成的实验改革课题组,曾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自从浙江大学四校合并以来,凭借合并产生的学科优势和全国唯一的具有国家理科与工科两个基地的条件,浙大化学实验中心以基地建设、 985 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学校岗位聘任制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示范中心和创办一流大学为目标,对实验体系、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建立起从课堂到社会、从开放实验室到科研所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① 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推广。 浙大化学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理 工农医 48 个专业每年 6000 余名学生近 40 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中心按照化学类、化工类、农医类和非化类等不同专业门类,对原来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推广整合、优化和协调,以更好地适应学生事实、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② 化学实验内容的调整。  化学类以原有体系为基础,但对中级化学实验部分有世行贷款 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 1281B0321 9 机实验调到基础化学实验或综合化学实验中,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并将综合实验大部分内容改为设计性实验,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设立了“科研技能训练课程”。  材料化工类、农医类则以制备 —— 分离 —— 物性测试为主线,将四大化学融为 一体。  而非化类则以普通化学实验或工程化学实验为基础,现正探索开设部分综合化学实验。 ③ 实验室条件改善。 仅在浙大新校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