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烧热的的测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L 和 t 时的 tL 可计算速率常数 k。 反应速率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一般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即 a2EdlnkdT RT积分得 aElnk CRT 式中 C积分常数 E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显然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速率常数 k,以 lnk 对 1/T 作图,应得一条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算出 Ea 值,也可以测定两个温度的速率常数。 可得 a21 2 111EkLn k R T T 三、实验步骤: 1 恒温槽调节及溶液的配制: 调节恒温槽 温度为 25℃ , 用微量进样器配制 CH3COOC2H5溶液 50mL将叉形电导池及两个大试管洗净烘干放入恒温槽中,在一大试管中加入 10mL ,与同体积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待测;另一大试管中加入 20mL 溶液,恒温;在叉形电导池的直管中加入 10mL CH3COOC2H5,在支管中小心加入 10mL ,用橡皮塞塞好恒温。 2 0L 的测定: 调节好电导率仪,测量数据直接通过 A/D 转换,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绘制 0 ttLLLL t 的图 3 L 的测量: 将电导电极冲洗干净,吸干后放入装有 的大试管中,恒温几分钟,开始测试,计算机显示 L 的具体数值。 4 tL 的测量: 将电导电极插入叉形电导池中恒温 10min 后将侧支管中 溶液全部倒入直管中,将叉形管中溶液在二支管中往返几次使溶液混合混匀,同时测量 tL , 40min 后计算机自动停止实验。 原始记录 L0 L∞ 25℃ 35℃ 乙酸乙酯: : 四、实验数据处理 (列出详细计算步骤) (1) 通过 25℃ 、 35℃ 的 k 值,求活化能。 注意实验操作顺序,计算机记录和叉形管中溶液的混合要同时进行。 aa21 2 1aa111 6 .5 8 1 6 6 1 18 .0 5 8 8 9 2 8 .3 1 4 3 0 8 .1 2 9 8 .15 5 .0 9 k J/m o lEln k CRTEklnk R T TElnE (2) 实验结论: 通过对 25℃ 、 35℃ 条件下的 0L 、 L 、 tL 值得测定,再由计算机作出 0 ttLLLL t 图,得到了两条倾斜的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计算出 k 值,分别为 k1=,k2=酯的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得结论。 最后由不同的两个温度下的 k 值计算出 Ea 值,说明可以直接利用测定溶液电导率的方法来测 定速率常数以及反应的活化能。 能够避免繁琐的浓度限制,这是本实验方法的优点,但是它也具有电导率测量易受外界影响以及溶液的传热及浓度不均而引起误差的缺点。 使用电导率仪时,在测量之前必须先校正,测量完一组之后,在测另一组之前也要先校正。 (3) 误差分析: 首先,仪器有误差。 其次,在配制乙酸乙酯溶液时溶液体积称量的不准,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在用微量进样器吸乙酸乙酯溶液时速度不够快,导致溶液挥发。 NaAc 和 NaOH 的浓度也不够准确。 最后,电导率仪校正时,探头电极没有恒温 25℃ 环境中。 强调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实验数据不得涂改、要有误差分析。 11 H2O2 分解反应(一级反应) 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静态法测定 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2.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3.学会用图解法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 二、实验原理 基元反应的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为一级反应。 过氧化氢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在没有催化剂作用时也能分解,特别是在中性或碱性水溶液中,但分解速率很慢。 当加入催化剂时能促使过氧化氢较快分解,分解反应为 2222 O21OHOH 在介质和催化剂种类、浓度( 或质量)固定时,反应为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 kctcdd 积分,得 ktcc 0ln 式中 c0——H2O2的初始浓度; c——t 时刻 H2O2的浓度; k——反应的速率常数; 反应的半衰期为 kt 2ln21 在 H2O2催化分解过程中, t 时刻 H2O2的浓度变化可以通过测量在相应时间内分解放出的氧气的体积得出。 因为在分解过程中,反应放出氧气的体积在恒温 恒 压下正比于分解了的 H2O2的物质的量。 若以 V∞表示 H2O2全部分解时放出氧气的体积, Vt 表示 H2O2在 t 时刻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则 Vc0 )( tVVc 了解一级反应的特点及含义。 ktV VV t ln V∞可用下列两种方法求得: (1) 加热法。 在测量若干个 Vt 的数据后,将 H2O2溶液加热至 50~55℃ ,保持约 15 min,即可认为 H2O2已基本分解完全,冷却至室温后,记下量气管的读数,即为 V∞。 (2) 外推法。 以 Vt—t1 作图。 将直线部分外推至 01t 处,其截距即为 V∞。 测量一系列不同时刻的 Vt 及 V∞,根据 ktV VV t ln,以 ln(V∞Vt)对 t 作图,由直线斜率可求得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 k。 根据阿仑尼乌斯方程,在测得两个以上 k 值时,可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E∞。 在水溶液中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催化剂有很多种,如KI、 Pt、 Ag、 MnO FeCl3等。 本实验采用 KI 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测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根据图 , 按 H2O2分解放出的氧气 量 压低量气管的液面,在不同的时刻调节水准瓶液面,使其与量气管的液面相平,同时记录时间和量气管的示值,即得每个时刻放出氧气的体积。 三、实验内容 (1) 用移液管量取 质量分数为 30%的 H2O2 溶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的 H2O2溶液。 (2) 用移液管量取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 %的 H2O2 溶液 50mL,放入 250mL 锥形瓶中,并放入一个磁子,塞好瓶塞。 (3) 试漏。 旋转三通活塞 4,使系统与外界相通,举高水准瓶,使液体充满量气管。 然后旋转三通活塞 4,使系统与外界隔绝,降低水准瓶,使量气管与水准瓶 液 位相差 10cm 左右,若保持 3min 不变,即表示不漏气;否则应找出系统漏气的原因,并设法排除之。 然后让系统通大气,调节水准瓶,使量气管和水准瓶 里 的水位相 一致 并处于上端刻度为零处。 (4) 加入 molL1KI 溶液 10mL,迅速将塞塞紧。 打开电磁搅拌器 (不能打开加热开关 ),同时记录反应起始时间,旋转三通活塞,使系统与大气隔绝,每隔 1min 读取量气管读数 1 次,共读 18~ 20 组数据。 外推法的意义和结果。 (5) 将锥形瓶加热至 50~ 55℃ ,保持 15~ 20min,再冷却至室温后,读取量气管读数,即为 V∞。 四、实验数据处理 (1) 列出 t、 1/t、 Vt、 (Vt - rt)数据表。 (2) 以 Vt- 1/t 作图,将直线外推至 1/t= 0 处,其截距为 V∞,并将其与加热法求得的 V∞进行比较、讨论。 (3) 以 In(V∞- Vt)- t 作图,求出直线斜率。 (4) 计算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k 和半衰期 t1/2(t1/2= / k)。 本实验重点 1.仪器的调试和检漏。 2.数据的正确处理,计算时应扣除同温度下水的分压。 强调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实验数据不得涂改、要有误差分析。 13 电解质的摩尔电导 与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的测定方法,学会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2.通过实验测定,计算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弱电解质溶液离解度及理解常数。 二、实验原理 (1) 电导的定义为 11ΩL R 。 当导体内截面积 S=1m2,两极间距 l=1m,其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 L ,由此可知 SLLl ,其电导率 lLLS。 当 l 距离为 1m 的两平行电极板间容纳 1mol 的电解质时,其电导又被称为摩尔电导率 m , 设距离为 1m,体积为 Vm内含有 1mol 物质的物质的电解质,测得的电导即为 m ,则 mmLLV c (1) 对于一个固定的电导电极, lS 为一常数,称为电极常数 k,通常它是通过测定一个 已知电导率 L 的溶液的电导 L ,由公式 (1)求出 lLk SL,测得 k 后,任意溶液的 L 可通过 L kL 求得,而 L 可通过测定溶液的电阻 R(R=1/L)求出。 m 随浓度而变 ,但其变化规律对强弱电解质是不同的,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为 mmAc ,根据离子独立定律m mmLL 。 弱电解质的离解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 mm 。 对于氧化数为 1 的弱电解质22 mm m m1 ( )ccK 。 因此测得不同浓度下的 m ,可算出离解度 和离解常数 K。 (2) 测定电导的实验方法,电导的测定是根据惠斯登电桥原理,如右图,按电路分支定律, 3124RRRR。 如果 R2, R3, R4全部已知,则可求出 R1值,选择 34 1RR ,则改变 R2 使其电桥平衡,故可知 R1= R2,从而测出电解池溶液的电阻 R1。 由 1L R 算出溶液的电导 L,交流电路中的电导池是 由两铂片组成的,加上电极的双电层电容,所以 Rx可以看作是一不大的电容 C1与一电阻 R1并联的等效电路平衡 R2上亦并联一可变电容 C2并使 C1 =C2。 三、实验步骤 (1) 接好线路,调节恒温槽至 25℃。 (2) 测定电导电极常数 K,电导池及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用 KCl 溶液洗 2~ 3 次,倒入 ,插好电极,在恒温槽中恒温 15min,打开信号发生器及示波器,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入合适的信号然后调节 R3: R4= 1: 1。 再调节 R2,使波形尽量为一直线,此时电桥达到平衡。 记下有关数据,重复做几次,使结果相近。 (3) NCl 溶液的配制及电导的测定,将 液,分别配制浓度为 、 、 、 溶液各 100mL,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用 (3)的测定方法测这 5 中浓度溶液的电阻。 (4) HAc 溶液的配制及电导的测定,方法与 NaCl 的配制及电导的测定相同。 原始记录 KCl 的电阻为 270Ω 浓度 (mol/L) 电阻 NaCl/Ω HAc/Ω 4600 11500 2400 8100 1170 5600 640 4000 330 2800 交流信号发射 R4 R2 R3 RX ~ 连接电路是本实验的关键,了解示波器的用法。 四、实验数据处理 (1)计算电导电极常数 K。 解: ∵ m Lc, ∴ mLc 又 LkL , 1L R , ∴ k L R 即 3 1m 0 . 0 2 0 . 0 1 3 8 2 7 0 1 0 7 4 . 5 2 mk c R (2) 计算不同浓度下的氯化钠,醋酸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列成表格,并绘出 m c 图,求出 mNaCl。 NaCl(mol/L) Rx/Ω 330 640 1170 2400 4600 λm/Sm2mol1 c1/2 HAc(mol/L) Rx/Ω 2800 4000 5600 8100 11500 λm/Sm2mol1 c1/2 0 1 2 3 4 5 6 70 .0 1 0 00 .0 1 0 40 .0 1 0 80 .0 1 1 20 .0 1 1 60 .0 1 2 00 .0 1 2 40 .0 1 2 80 .0 1 3 20 .0 1 3 60 .0 1 4 0conductance / (s * m 2 / mol )c1 / 2 / (mol / L 1)1/2 0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0 .0 0 1 00 .0 0 1 50 .0 0 2 00 .0 0 2 50 .0 0。1燃烧热的的测定(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883— 1946年 )的《通论》出版后,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出现了一场“凯恩斯革命”,此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凯恩斯主义逐渐成为风靡世 界资本主义各国的“新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也纷纷对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进行注释、补充和修订,编造了形形色色的经济波动论、增长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等。 所有这些在凯恩斯《通论》这部著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
一大特点。 诗歌语言的歧义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词汇歧义。 它包括一词多义、同音异义。 这个事实使双关语成为可能。 如 prince of wails [爱哭的小孩,与 prince of wales(英国王太子 )同音 ] 2、上下文关系中的歧义即语言学家称为组合歧义的。 我发现I A R ichards的语境理论与此有着暗送 秋波的关系。
时尚楼盘便是在此投资的开发商所追求的目标,开发商也为此动足了脑筋。 金汇韵动时代的开发商 复地集团在做好楼盘质量的同时,把 ” 运动时尚 ’ 的概念融入到楼盘中去,推出了 ” 乡村俱乐部的主题会所,斥巨资建设了具国际标准的会员制 2020 足球俱乐部,提倡以球会友,这个集比赛,观赏,社交,健身为一体的会所吸引了国 chunzhiyun 上海春之韵花苑 营销企划建议书 20
性 ;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 , 正确使用语言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 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 2、 特征: ① 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② 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 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 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 ,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3、 分类:认 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的心理 12 发展理论、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有效教育的特征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理解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正确认识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充分认识教育的价值。 教学时数: 3 学时。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要知识点: 一
【应用行业名称】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 完成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工程系 【联系单位名称】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工程系 【 联系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 28号 【 邮政 编码 】 710049 【 联系电话 】 (029)82663980。 82668330 【 传 真 】 (029)83234772 【 信 箱 】 【 联 系 人 】 詹谷宇。 莫晓燕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