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专题复习讲义一——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发动印度支那战争,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 年) 思考: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 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 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 20世纪 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原因说明这一思想。 两分两合的 德国 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9621806年 ) 政治方面: 四分五裂,两雄并立(普鲁士与奥地利) 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萌芽 ( 1 15世纪莱茵河畔 ); 工业革命 缓慢发展 ( 19世纪早期) 文化方面: 文艺复兴 ( 伊拉斯谟《愚人颂》 、 开普勒三定律 ); 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 路德) 外交方面: 参与瓜分波兰; 干涉法国 革命 ( 普奥联军 反法同盟 ); 维护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 ⑵、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 ( 18711918年 ) 政治方面: 俾斯麦改革与 德国 统一 (三次王朝战争);向帝国主义过渡(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 经济方面: 经济飞速发展 ,工业强国地位 确立 —— 市场、资金、资源、科技、生产关系调整 科技 文化: 细胞学说 ; 莱布尼茨 微积分 ; 西门子 发电机 ; 卡尔 本茨汽车 ; 伦琴射线,爱因斯坦 相对论 启示:科技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科技进步是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 外交方面: 统一时期 开展灵活外交,各个击破; 19世纪晚期至 20世纪初 积极争夺殖民地与欧洲霸权,法德、英德矛盾尖锐;三国同盟核心,一战两线作战,战败而降 思考: 德国 、 日本第一次崛起的共同原因 ( 自上而下 改革; 战争方式 ; 交叉运用 ; 军国主义道路 )。 ⑶、魏玛共和国时期 ( 19191932年 ) 政治方面: 制订《魏玛宪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30 年代法西斯运动兴起 经济方面: 赔款问题引发“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实施,恢复经济大国地位(资金、政局);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沉重 ,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外交方面: 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领土 殖民地 军备),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参加洛加诺会 议,签订《洛加诺公约》 ( 1925年) ;加入国联,恢复政治大国地位 ⑷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 19331945年 ) 政治方面: 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大战策源地形成 经济方面: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方面: 厉行文化专制;宣扬日尔曼种族优越论 ,发动排犹运动,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外交方面: 逐步撕毁 《 凡尔赛 和约》,冲破 凡尔赛 体系束缚,由局部侵略到挑起全面大战 退出国联( 1933) ;恢复义务兵役制( 1935);进驻非军事区( 1936); 干涉西班牙内战 ( 19361939);吞并奥地利 ( 1938);参与慕尼黑阴谋( 1938);三国 法西斯结盟 ( 1937);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 1939); 入侵波兰( 19399)、法国( 19406)、英国( 19407)、苏联( 19416) ⑸ 、 分区占领与东、西德对峙 ( 19451990年 ) 政治方面: 纽伦堡审判;分区占领;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建立; 经济方面: 联邦德国经济崛起 ( 20C60初);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1967);民主德国形成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外交方面: 西德入北约,东德入华约,成为冷战最前沿(柏林墙事件 1961);西德经济崛起不再唯美马首是瞻。 ◇◇ 2020届高三专题复 习讲义 第 9 页 共 40 页 黄陂一中 吴长敏设计 ◇◇ 分析: 德国 、 日本第二次 经济 崛起的共同原因 ( 政治改革, 政局 稳定 ;国民 经济 非军事化 ; 美国扶植;第三次科技革命;重视教育)。 思考: 德国 两次 崛起及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冲击。 ⑹ 、 两德统一 ( 1990年 ) 持续崛起的美国 ⑴ 、 美国的起源 —— 英 属北美 13块殖民地 ( 16071733年 ) 政治上: 移民拓殖,贩奴贸易;移植英国政体(总督与议会) 经济 上: 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 统一国内市场初步形成; 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与南部种植园经济); 英国经济压制(印花税 、禁止移民 ) 思想 上: 美利坚民族形成;启蒙思想传播(富兰克林与杰弗逊);民族意识觉醒 ⑵ 、 美国的诞生 —— 美国 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 年) 爆发:来克星顿枪声( 1775 年) 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 —— 大陆军( 1775 年) 建国:发表《独立宣言》( 1776 年 7 月 4 日) —— “第一个人权宣言”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1777 年) 胜利:英军约克镇投降( 1781 年) 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3 年) 思考 :分析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与历史意义。 ⑶ 、 美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 《 1787年宪法》 背景: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要求 建立强有力 中央政权,保护统治阶级的益。 理论来源:洛克、孟德斯鸠三 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 内容:①实行联邦制 ,规定联邦政府权力 —— 1789 年第一届联邦政府。 维护国家 统一和独立。 ②确立共和制,规定 三权分立体制。 否定封建专制 ,防止权力 过分集中和暴政出现。 评价: ①性质:资产阶级最早 成文法,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 与种植园主 利益。 ②进步性: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维护政局长期稳定。 ③局限性:奴隶制;种族歧视(黑人和印第安人) ⑷ 、 美国 的 领土扩张 —— “西进运动”( 18C末 —19C中) 方式:赎买方式(路易斯安那) ; 武装颠覆(俄勒冈) ; 发动战争(新墨西哥)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延伸 影响: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 客观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与西部开发 ; 激化南北矛盾 ⑸ 、 美国 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内战( 1861—1865) 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矛盾激化(奴隶制 存废)。 导火索: 1860 年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 标志:南方建立同盟挑起内战 过程: 1861(内战开始) — 1862(林肯颁布文件) — 1863(葛底斯堡战役) — 1865(南方投降) 影响:奠定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起飞基础 ( 统一国内市场、 自由劳动力 ) ; 存留种族歧视 (黑人) ⑹ 、 美国 向帝国主义过渡 —— 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 19C70—20初) 政治上: 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 托拉斯帝国主义; 工人运动发展( 芝加哥工人 五一大罢工) 经济 上: 发展 超越英法 ,生产资本高度集中, 实现重工业主导工业化, 1894 年 工业产值 居世界 首位 ( 科技革命、 政局稳定 、 资源丰富 、 市场统一 、劳力充足、资金流入、 垄断组织 、 新兴国家 ) 外交 上: 推行 泛美主义、大棒加金元 外交政策、 美西战争( 1898 年)、 干涉墨西哥革命( 1917)、门户开放 政策 ( 1899 年) ⑺ 、 一战前后的美国 —— 经济霸 权开始确立 ( 1914— 1929年 ) ◇◇ 2020届高三专题复 习讲义 第 10 页 共 40 页 黄陂一中 吴长敏设计 ◇◇ 战前:推行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 战中: 1917 年参加协约国作战 经济 —— 债务国变债权国,金融中心转移至纽约 ;出现 柯立芝繁荣 战后 : 外交 —— 参加巴黎和会,操纵华盛顿会议, 推行金元外交政策 ,扶植德国 (道威斯计划) ⑻ 、 二战前后的美国 —— 经济霸权 的 确立 与动摇 ( 1929— 20C90年代 ) 战前:经济危机冲击;罗斯福新政; 对法西斯实行纵容(中立政策) 战中:由中立变 援助、参加反法西斯同盟 ( 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四次会议、三次登陆、对日 禁运 作战 ) 战后初期确立资本主义霸主地位,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 外交 : 20C50 中至 80 年代末美苏争霸 (古巴导弹危机 改善中美关系 星球大战计划) 20C90 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 , 企图独霸世界 ( 海湾战争 199 科索沃战争 199 阿富汗战争 20 伊拉克战争 2020) 战后: 战中 大发战争财,战后经济实力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 5070 年代 经历 “ 黄金时期 ” ( 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扩大市场 ) 经济: 70年代后经济衰退进入“滞涨”,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最大债务国布雷顿 体系 崩溃) 80 年代温和回升缓慢增长( 降低税率 减少支出 减少干预 ) 90 年代信息产业代表的知识经济兴起 归纳:在美国发展历程中,五次政治影响巨大(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 美西战争 一战 二战)。 盛衰演变的俄国 (沙俄、苏俄、苏联、俄联邦) ⑴ 、 彼得一世改革 —— 大国地位的奠基 ( 1689—1725年 ) 对内: 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欧, 推行重商主义,强化农奴制。 对外: 向外扩张,发动北方战争,争夺 波罗的海 出海口。 ⑵ 、 叶卡捷琳娜二世 ( 1762— 1796) 与 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 伙同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参与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抗衡拿破仑。 操纵维也纳会议,组建神圣同盟( 1815 年),维护欧陆封建统治秩序。 镇压匈牙利革命( 1848 年),充当欧洲宪兵。 争夺 土耳其 , 与英法进行克里米亚战争( 1853— 1856 年 )。 蚕食伊朗与中国领土( 瑷 珲 条约 北京条约 堪分西北界约记 ) ⑶ 、 1861年改革 ——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 根本原因 — 封建农奴制度严 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 直接 原因 —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加剧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农奴以高 额 代价赎回土地和人身自由。 评价: 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资金、劳动力、国内市场);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考: 彼得一世改革 与 1861年改革 的异同点。 ⑷、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 70— 1917年 ) 经济 上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 ;资本 依靠外国,土地 主要掌握在地主、贵族手中 政治 上 :沙皇专制 制度;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各种矛盾集合点(薄弱环节) 外交上 :① 欧洲 — 俄奥争夺巴尔干 ( 俄奥矛盾 ), 与 法 ( 1892) 英 ( 1907) 结成三国协约 ; 参加一战 , 东线对抗德奥联军 , 1916 年俄国夏季攻势, 1917 年退出战争。 ② 亚洲 — 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 ( 三国干涉还辽 ( 1895) ; 强租旅顺和大连 划 分 势力范围 ( 1898) ;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0); 日俄战争 ( 1904); 煽动外蒙古“自治” ( 1912) ) 思想 上 : 马克思主义传播( 普列汉诺夫 )与 列宁主义 诞生 ( 1903 年 布尔什维克 ) ◇◇ 2020届高三专题复 习讲义 第 11 页 共 40 页 黄陂一中 吴长敏设计 ◇◇ ⑸、 十月革命 ——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1917年) 客观上: 物质基础、薄弱环节、 有利时机 历史条件: 主观上: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成熟 经过: 二月革命 ( 1917 年 2 月) ——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工兵代表苏维埃 、 临时政府 ) 四月提纲 ( 1917 年 4 月) —— 指明俄国革命发展方向 七月流血事件 ( 1917 年 7 月) —— 革命 无和平发展 可能 十月革命 ( 1917 年 11 月) —— 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 理论角度 :改变多国胜利论,实践一国胜利论 特点: 革命道路: 暴力革命的方式与城市中心道路 革命阶段看: 民主 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政治上 — 改造旧 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 经济上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余粮收集制、工业化、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 巩固 政权: 军事上 — 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进行 卫国战争 外交上 — 签定《布雷斯特和约》,退出 一战 ⑹、 向社会。20xx届高三专题复习讲义一——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