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948920xx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培训班(ppt112)-iso18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逸出。 由于玻璃可能破碎而释放感染性物质并伤害操作者 , 建议使用塑料容器 , 尤其是聚四氟乙烯 (po1ytetranuoroe thylene, PTFE)容器。 • 4. 使用匀浆器 、 摇床和超声处理器时 , 应该用一个结实透明的塑料箱覆盖设备 , 并在用完后消毒。 可能的话 , 这些仪器可在生物安全柜内覆盖塑料罩进行操作。 • 5. 操作结束后 , 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容器。 • 6. 应对使用超声处理器的人员提供听力保护。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组织研磨器的使用 • 1. 使用玻璃研磨器时应戴手套 , 并用一块具有吸收性的软物包住研磨器。 塑料 (聚四氟乙烯 )研磨器更加安全。 • 2. 操作和打开组织研磨器时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冰箱与冷柜的维护和使用 • 1. 冰箱 、 低温冷柜和干冰柜应当定期除霜和清洁 ,应清理出所有在储存过程中破碎的安瓿和试管等物品。 清理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防护 , 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 • 2. 储存在冰箱内的所有容器应当清楚地标明内装物品的学名 、 储存日期和储存者的姓名。 未标明的或废旧物品应当高压灭菌并丢弃。 • 3. 应当保存一份冻存物品的清单。 • 4.除非采用有效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溶液并冰箱门上应明确标示。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开启 • 当打开装有冻干物的安瓿时必须小心 , 因为其内部可能处于负压 , 瞬间进入的空气可能使一些物质扩散进入空气。 安瓿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 ,建议按下列步骤打开安瓿: • 1. 首先清除安瓿外表面的污染。 • 2. 如果管内有棉花或纤维塞 , 可以在管上靠近棉花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 • 3. 用一团酒精浸泡的棉花将安瓿包起来以保护双手 ,然后手持安瓿从标记的锉痕处打开。 • 4. 将顶部小心移去并按污染物处理。 • 5. 如果塞子仍然在安瓿上 , 用消毒镊子除去。 • 6.缓慢向安瓿中加入液体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装有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储存 • 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不能浸入液氮中 , 因为这样会造成有裂痕或密封不严的安瓿在取出时破碎或爆炸。 如果需要低温保存 , 安瓿应当储存在液氮上面的气相中。 此外 , 感染性物质应储存在低温冰柜或干冰中。 当从冷冻储存器中取出安瓿时 ,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眼睛和手的防护。 以这种方式储存的安瓿在取出时应对外表面进行消毒。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样品的收集 、 标记和运输 • 1. 始终遵循常规预防措施;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 2. 应当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来采集病人或动物的血样。 • 3. 在静脉抽血时 , 应当使用一次性的安全的抽真空设备取代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 , 因为这样可以使血液直接采集到带塞的运输管和/或培养管中。 用完后自动废弃针头。 • 4.装有样品的试管应置于适当容器中运至实验室,在实验室内部转运也应这样说明书应当分开放置在防水袋或信封内。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玻璃器皿和 “ 锐器 ” • 1. 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只能用实验室级别 (硼硅酸盐 )的玻璃 , 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 2. 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可以使用钝头导管。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用于显微观察的薄膜和涂片 • 用于显微观察的血液 、 唾液和粪便样品在固定和染色时 , 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 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 , 恰当储存 , 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 自动化仪器 (超声处理器 、 涡旋混合器 ) • 1. 为了避免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 , 这些仪器应采用封闭型的。 • 2. 排出物应当收集在封闭的容器内进一步高压灭菌和/或废弃。 • 3,在每一步完成后应根据操作指南对仪器进行消毒。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组织 • 1. 组织样品应当采用福尔马林固定。 小块样品 , 如针头活检样品 , 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固定和消毒 , 但是较大样品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 2.应当避免冰冻切片。 如果必须进行冰冻切片,应当罩住冰冻机,操作者要戴安全防护罩 (面具 )。 清除污染时,仪器的温度要升至 20~C。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与灭活 •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常识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生物安全中关于清除污染的特殊要求要根据实验工作的类型和所操作感染性物质的特性来决定。 因此,有必要利用已知的普通信息来确立更具体的和标准化的程序,以满足某些特殊实验室中各种不同生物危害水平的需求。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 需要联合应用液体和气体消毒剂来清除实验室空间 、 用具和设备的污染。 清除表面污染时可以使用次氯酸钠 (Na0C1)溶液;含有 1% 有效氯的溶液适于普通的环境卫生设备 , 但是当处理高危环境时 , 建议使用高浓度 (5g/ L)溶液。 用于清除环境污染时 , 含有 3% 过氧化氢的溶液也可以作为漂白剂的代用品。 可以通过加热多聚甲醛或煮沸福尔马林所产生的甲醛蒸气熏蒸来清除房间和仪器的污染。 产生甲醛蒸气。 前 , 房间的所有开口 (如门窗等 )都应用密封带或类似物加以密封。 熏蒸应当在室温不低于 21℃ 且相对湿度 70 % 的条件下进行清除污染时气体需要与物体表面至少接触 8小时。 熏蒸后 , 该区域必须彻底通风后才能允许人员进入。 在通风之前需要进入房间时 , 必须戴适当的防毒面具。 可 以采用气态的碳酸氢铵来中和甲醛。 已有报道 , 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气雾熏蒸污染的空间 , 但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注:甲醛是一种危险和有刺激性的气体,并怀疑有致癌性。 应使用具有供气系统的全面罩式防毒面具。 操作时应当采用“ 双人 ” 制。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生物安全柜污染的清除 • 清除 I级和 Ⅱ 级生物安全柜的污染时 , 应当将适量的多聚甲醛 (空气中的终浓度达到 0. 8% )放在电热板或电热盘上 (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控制 )。 然后在生物安全柜内放置第二个放有比多聚甲醛多 10 %的碳酸氢铵的加热板或盘。 第二个盘上覆盖一个能够从远处将其移走的盖子 (如连接一个能够从生物安全柜外拉动的绳子 ), 从而尽量减少对甲醛气体的提前中和。 如果相对湿度低于 70 % , 在使用强力胶带[如 “ 管道密封胶带 ” (ducttape)]密封前部封闭板前 , 还要在安全柜内部放置一个开口的盛有热水的容器。 如果前部没有封闭板 , 则可以用重型塑料布(heavy gaugeplastic, heeting)粘贴覆盖在前部以保证气体不会泄漏进入房间。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打开多聚甲醛盘的加热开关, 1小时后或多聚甲醛完全蒸发后关闭。 让生物安全柜静置过夜。 移去第二个盘子的盖后打开加热开关,让碳酸氢铵挥发。 然后,关闭开关并启动安全柜让碳酸氢铵气体循环 1小时。 移去前封闭板 (或塑料布 )后就可以使用生物安全柜了。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 接触生物危害性材料时 , 必须戴合适的手套。 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实验室人员需要经常地 、 彻底地洗手。 接触过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 、 使用过卫生间后 、离开实验室前以及吃东西前都必须洗手。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大多数情况下 , 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对于清除手部污染就足够了。 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 , 建议使用杀菌肥皂。 手要完全抹上肥皂 , 搓洗至少 10秒钟 , 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如果有条件 , 也推荐使用暖风干手器 )。 • 推荐使用脚控或肘控的水龙头。 如果没有安装 , 应使用纸巾或毛巾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 如上所述 , 如果没有条件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 , • 应该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 来自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 加热灭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