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林海学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69 元,比上年增长 %。 农渔民人均纯收入 7736元,增长 %。 其中,渔村居民人均收入 1129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7486 元。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资源、环境 18 和文化、卫生等各项事 业全面推进。 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 人民广场、体育馆、广电中心、医疗中心、高教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设施相继完成或正在紧张施工中。 她正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林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本项目位于象山县县城丹城丹东街道,丹城中心城区由丹东、丹西、爵溪三个街道组成,总面积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 12 万。 丹东街道地处象山中心城区中部,历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 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金融中心。 现有面积 3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397 亩,山林面积 38400亩,滩涂面积 3000 余亩。 20xx 年街道下辖 7个社区、 26 个行政村, 7 万人口,其中居民 万人,农民 万人,外来人口。 丹东街道依山滨海、山青水秀,文物古迹群多。 东寺、瑞龙寺、塔山文化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湾、东谷湖水库湖光山色、风光旖旎。 人民广场气势壮观、设施齐全,已成为全县文化、体育、休闲活动中心。 交通条件 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 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 境内有 21 21 311 省道经过。 海上交通便捷。 沿海南线、林海大道等道路的相继建成,极大地促进了象山境内交通条件的变化。 象山港大桥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将于 20xx 19 年下半年动工兴建,通过沿海高速同三复线,与在建的杭州湾大桥及象山三门湾大桥相连,将彻底改变象山半岛处于交通末端的地位。 届时,实现象山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和温州二小时、上海三小时的交通圈。 丹城为象山县县城,东临东海,北靠宁波北仑港,南面是中国著名的渔港 —— 石浦港,西接沿海国道线。 对外交通有直通石浦、 新桥、大徐、墙头、泗洲头的公路。 城区主要交通干道有城西路、新丰路、巨建设路、象山港路、林海大道。 本项目位于丹西街道。 建设场地南面临丹阳路、西面临莱薰路,东面临瑶琳路,交通便捷,可满足附近生源正常上学需求。 公用设施条件 给水 象山县县城主要由象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现有城北、靖南、爵溪水厂,总供水能力为 m3/d。 项目所在地由靖南水厂供水。 排水 象山现状排水体制主体为雨、污分流制,部分老城区采取截流式合流制。 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经排水沟、渠等排入河道。 20xx 年象山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 项目所在地排水主要通过排水管渠排水。 供电 象山县域内有 220kV 变电所 1座, 110kV 变电所 4座, 35kV 20 变电所 12 座, 10kV 及以上线路总长度达 1800 公里,基本形成了以 220kV 电网为骨干、 110kV 电网为支撑、各级电压等级匹配的现代化电网体系。 通讯 20xx 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 万,小灵通用户达 万,互联网用户 万户;目前,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 30线,象山电信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综合服务能力和各项电信经 营指标有了质的飞跃。 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建设规划方案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研究是在市场预测和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论证比选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作为确定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及投资估算的依据。 采用先进技术,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地理条件和甲方的需求,依据各种现行设计法规、标准和政策,合理布局,设计好每一平方米的建筑,创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成果,求得最好的工程、社会、环境效益。 总平面布置方案 象山县林海学校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大 碶 头村。 场地总用地面积 36502m2,净用地面积 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积 23733m2, 21 新征地净用地面积 22666m2,分东西两块,西面为现有校区,东面为扩建校区。 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个区域。 教学区集中在地块西面现有校区,生活区布置在教学区以北与扩建校区交界处,运动区集中在扩建校区。 各区相对对立。 本工程在现有校区未利用地和扩建校区地块新建教学楼二期(一期已通过审批在建)、食堂、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它配套设施,现状校区布置不变。 教学楼布置 本工程所建教学楼布置在现状校区地块的南面,规划占地面积 ㎡ ,共 4层,为行政办公用房、公共教学用房和各专业教室用房。 主要分布有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实验室及美术、音乐、地理、计算机等专业教室,另有其他配套教学后勤用房。 该教学楼与一期教学楼通过连廊相连。 食堂布置 食堂布置在教学区以北与扩建校区交界处,占地面积㎡ ,共 3层。 一层、二层为厨房和餐厅,三层为报告厅。 风雨操场布置 风雨操场布置在该地块的东北角地块,占地面积 1068㎡ ,层数为 1层。 风雨操场内设 2个篮球场及看台和管理用房。 运动场布置 运动场布置位于地块的东面,规划建设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及其它健身器材。 田径场布置在地块最东面,设有 250 米塑胶环形跑道,东侧 22 为设置 100m 直道。 跑道内场为足球场和田径训练场。 篮球场、排球场位于跑道以西。 规划设置篮球场 4个,规格为 35m 20m;排球场 1个,规格为 22m 15m。 运动场北侧规划健身区,设置健身器材。 运动场总占地面积 10906㎡。 道路交通设计 本工程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南侧,在主入口大门前设置临 时汽车停车位;次要入口安排在地块北侧,作为后勤及生活出入口。 校园主干道为主入口右侧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将运动区与生活区、教学区隔开。 建筑物间合理设置次干道。 教学区与运动区间空地规划设置自行车停车棚。 新建道路工程面积 5000㎡。 绿化设计 本工程作为学校建筑群,故绿化景观环境设计非常重要。 现状校区绿化较少,规划在主干道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形成绿色通道;入口处设计花坛,突出校区景观氛围。 教学区各教学楼之间建设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 运动区布置种植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低矮灌木,穿插 布置高大挺拔、树型秀美的乔木,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区间。 各功能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起到阻隔动静、人流集散的功能。 另外要营造学校人文景观环境,在校园中适当点缀雕塑、小品、名人名言、休闲座椅等,营造文化氛围。 新建 23 绿化总面积 12028㎡ (包括现状校区和规划校区绿化面积)。 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36502m2 净用地面积 34366m2 新征地面积 23733m2 新征地净用地面积 22666m2 本工程建筑面积 8670m2 其中:教学楼 3995m2 食堂 3074m2 风雨操场 1068m2 门卫 80m2 变配电房 150m2 连 廊 303m2 运动场占地面积 10906m2 绿化面积 12028m2 本工程道路面积 5000m2 工程方案选择的原则 ( 1)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力求平面功能布置合理,立面简洁但不单调,朴素大方,具有良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 2)根据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物的 防火、防爆、防腐蚀的一系列性质,并按照相应规范设计。 24 ( 3)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力求发挥整体效益,节省投资。 ( 4)建、构筑物结构布置,造型和构造处理应考虑工艺、安装、检修等一系列要求。 建筑工程方案 ( 1)结构设计 本工程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楼盖。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 2)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本工程基础 类型考虑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型基础。 项目场地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确定。 框架结构柱基根据地基处理的要求进行打桩后,一般均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考虑,围护结构墙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砖混结构按地基处理后可采用混凝土条形砖基础,个别次要建筑尽量利用浅层地基强度。 ( 3)围护结构和内外装修 根据该建筑特性,外墙体一般采用多孔砖,内墙采用当地轻型砌体。 外墙装饰为马赛客,内墙装修材料为瓷砖和涂料。 屋面防水用目前建设部批准和颁布的新型技术成熟的防水卷材,隔热层为当地惯用材料。 建筑门窗采用铝合 金门窗或不锈钢 25 门窗。 运动场所设计 本工程运动场所主要分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各场地具体规格及特征详见表 4- 1。 表 4- 1 各运动场地规格及特征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面层结构 数量(个) 备注 1 跑道 250m 环形跑道 塑胶 1 6 分道 2 篮球场 35m 20m 塑胶 4 3 排球场 22m 15m 塑胶 1 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教学楼二期、食堂、风雨操场、门卫、配电房等,总建筑面积 8670m2。 表 4-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