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及种植制度的变革,使我国的玉米产区的玉米粗缩病危害逐年加重。 据调查,山东省发病较重的地块一般发病率为 2030,个别地块可达 7080,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对山东省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该省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发病症状患玉米粗缩病的玉米病株植株节间缩短,矮化粗壮;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呈对生状
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的特点,根据灰飞虱传毒特点及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防治上要采取“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综合防治”的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相邻田块间品种不同,病害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各地一致反映,郁青 1 号、临奥 1 号、郑单 958 等品种发病较重,病株率一般在 510,而农大系列品种发病较轻,病株率在 2以下。
1、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 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高梁等。 轻病年份可减产 5%0%,重病年份可减产 30%以上甚至绝产。 因此应加强调查,及时防治。 一、症状:玉米出苗后染病,植株心叶出现扭曲生长,病苗浓绿,叶片短而厚,硬而脆,密集丛生,叶背面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条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生长迟缓,出现死苗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些地方将玉米剥皮后双穗皮互系吊挂在室外储存,以为这样即可快速降低玉米水分,又可缓解储粮库房不足的难题。 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不足取。 其原因如下:1、破坏营养。 因高温和阳光照射,会使其中的脂肪、粗蛋白质和维生素 C、维生素 萝卜素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在烈日下长期暴晒的玉米,不但营养价值严重降低,而且口味不佳,适口性变差。 2、吸附毒物。 玉米储存在空气中
1、熟度不均匀。 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较高。 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 15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 20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匀,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 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 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 玉米的胚几乎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
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56 叶期,心叶下 13 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15 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增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症状初期叶鞘发生黄色水渍状、菱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以后逐渐侵入基部,造成茎组织溃疡而腐烂,三、四天后病株就萎蔫或自然折断。 气温高、湿度大、雨后天气潮湿、闷热、氮肥施用偏多,都会促使茎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二、防治方法1、在发病初期及时剥去茎基部染病的叶鞘,以阻止病向基部扩展。 2、如果病害已侵入基部,茎腐面积又比较大,可以用 20%的石灰水或硫磺浆(硫磺 150 克、骨胶 30 克、水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