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 400 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 2000 多万亩次。 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 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 一、主要症状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 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人穗轴中。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
1、麦“两晚”增产技术玉米、小麦是我县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 240 万亩左右,为科学利用光热资源,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玉米、小麦两大作物的节水,增产潜力,今年全省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节水技术。 该项目技术简便易行,不需增加生产成本,只需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和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实现小麦节水。 1、玉米适时晚收。
1、何使用。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一、甲草胺。 别名拉索,又名草不绿,48乳油。 甲草胺为选择性苗前使用的除草剂,可防除 1 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 施用后被杂草幼芽吸收,使幼芽不出土即被杀死。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每亩用量 175升。 甲草胺对大豆安全,故也适用于玉米与大豆间作地化学除草。 二、乙草胺。 50乳油,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 1 种除草剂。 可防除 1
1、产条件不断改善,高产(高潜力)品种的应用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玉米主产区实际达到的产量完全可以超过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光温是不可控的,而水分,土壤条件是可以采取人为措施予以改善的。 如自然降水不足的产区可以引水灌溉土壤贫瘠的可以改土造田,培肥地力,去实现高产。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一、培育、选用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实践表明:种植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是实现高产
1、、种子选择与处理1、品种选择:应根据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性强、生育期所需积温比动地常年活动积温少 150的优良品种。 2、种子包衣与拌种:、在地下害虫严重,而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轻(发病率小于 5%)的地区,可干种下地,也可选择“千斤顶”拌种,再用富尔玉穗宝(药种比例为 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埯种用“千斤顶”对水催芽,当玉米芽“拧嘴”时
1、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正确的确定施肥量,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问题。 如何确定施肥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玉米生长发育形成产量时,吸收的养分既有土壤中贮存的养分,也有当季施入肥料中的养分。 从土壤贮存或肥料中吸收养分的多少及其比例又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准确确定施肥量有一定困难。 理论上确定玉米施肥量的方法很多,但都比较复杂。
1、、主要杂草玉米地主要的杂草有:一年生的野稗、牛筋草、绿狗尾草、画眉草、苍耳、藜、律草、马齿苋、越年生的黄蒿;多年生的车前草、刺儿菜、苣荬菜、小旋花和莎草等。 在玉米地杂草中,危害性最大、最难防治的是具有地下根茎的多年生杂草。 因为它的地下根茎被切断之后具有再生能力;水花生、马齿苋和禾本科的杂草也是难以消灭的,同样是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比较好治的是阔叶一年生杂草。 二
1、年来,玉米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玉米叶斑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等发病面积较大,危害加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玉米病害加重的原因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单一的连片连年种植,有利于病虫源积累。 气候条件适宜。 全球气温变暖,冬季气温偏高,给传毒昆虫创造了良好的适生环境。 品种抗病性差,有利于病原菌浸染。 如掖单 4、掖单 12 和掖单 13 等品种易感粗缩病
1、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2 种。 米全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受害重,抽雄前为感病阶段。 感病植株矮小,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纹。 受害幼苗在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状,在新叶上最明显。 玉米 12 片叶即可出现症状,7 叶前后发病最严重。 有些病株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 有些病株黄弱、矮小,生长缓慢
要点 1、晒种:晒种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促进种子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增加种子吸水力,提高种子出苗率 1320%。 并能提早出苗 12 天。 方法:选择晴天上午 10 时至下午 4 时,将种子摊晾在向阳干燥的地方,勤加翻动,下午 4 时后收贮室内,避免受潮,连续曝晒 23 天,使种子充分干燥。 切忌种子摊在铁器、水泥地上晾晒,以防温度高烫坏种子。 2、浸种:浸种能刺激种子增强新陈代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