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6 叶期,心叶下 13 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15 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增施基肥
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6 叶期,心叶下 13 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15 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增施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种病虫害的药剂防治 玉米螟我地 1 年发生 4 代,有世代重叠现象。 第 1 代 4 月中旬始发,5 月中旬盛发;第 2 代 5 月上旬始发,6 月上旬盛发,第 3 代 6 月中旬始发,7 月上旬盛发;第 4 代 6 月下旬始发,7 月中旬盛发。 防治适期:玉米心叶始期、心叶末期、打苞露雄期和穗期。 药剂防治方法:玉米心叶期:用 90%敌百虫 1500 倍液2000 倍液灌心叶
分布与为害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由玉米矮花叶病毒(起,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谷子等作物及杂草。 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 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金黄,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断。 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
、去掉空秆和小株。 据调查,在玉米田里,空秆率一般在 37%左右,另外还有些低矮的小株,既消耗养分和水分,还影响通风透光,因此,要除掉空秆和一些低矮的小株。 二、去掉无效果穗。 一株玉米可以长出好几个果穗,但能充分成熟的也只有12 个果穗,其余的有棒无粒,或有几个水粒,群众称“大瞎”,每株玉米只能保留上部 1 个果穗,最多不能超过 2 个,其余的除掉。 三、站秆扒皮晾晒。
整个生育期中均可感染此病,其中以苗期到 7 叶期发病最盛。 被害玉米病叶褪色失绿呈斑驳花叶状,早期感染的幼苗,根茎腐烂,过早死亡。 防治该病的综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区种子及抗病品种,培育壮苗。 调整玉米播期春玉米提倡地膜早播,于 4 月底前播种结束。 夏玉米推迟到 6 月中旬后播种,避免蚜虫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病生育期相吻合。 提高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肥的用量
稻科学追肥法 玉米的需肥规律是苗期占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的 2%,穗期占 85%,粒期占13%。 据调查,每生产 100 公斤玉米子实,需氮 斤,磷 斤,钾 米需肥的高峰期是拔节至大嗽叭口期,一般进行二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开始,亩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5 公斤,在抽雄前 710 天追第二遍肥,每亩追尿素 12 公斤或硝酸铵 17 公斤,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底肥、种肥足,玉米长势好
双覆”增收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简称玉米“大双覆”)是一项能够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 该项技术适宜我省玉米主产区,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和东部半山区。 据了解,今年我省计划在玉米主产区推广玉米“大双覆”栽培技术 500 万亩,计划增产 25。 有关农业专家介绍了技术要点:选择平坦、深厚、中等以上肥力,排灌条件好的地块,整地要求平、细,并注意保墒
双覆”栽培如何用除草剂除草 玉米“大双覆”栽培,由于有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保温,杂草出苗整齐,生长旺盛。 其中阔叶杂草在高温天气条件下,因受塑料薄膜烘烧而枯死。 禾本科杂草能忍耐高温而存活下来,危害玉米。 对覆膜玉米田,要在播种后,覆膜前施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应选择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除草剂。 都尔单用即可满足既防除禾本科杂草又使玉米安全的需要。 用 72%都尔乳油每公顷 升,加 3000
稻的科学追肥法 玉米的需肥规律是苗期占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的 2%,穗期占 85%,粒期占 13%。 据调查,每生产 100 公斤玉米子实,需氮 斤,磷 斤,钾 斤,玉米需肥的高峰期是拔节至大嗽叭口期,一般进行二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开始,亩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5 公斤,在抽雄前 710 天追第二遍肥,每亩追尿素 12 公斤或硝酸铵 17 公斤,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底肥、种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