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
比较 江西省区试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出糙率 %,精米率%,整精米率 %,粒长 , 粒型长宽比 ,垩白粒率 25%,垩白度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54mm。 米质达国优 3 级。 ③抗性比较 2020 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平均损失率 %,好于 ck汕优 46 的%。 2020 年穗颈瘟平均损失率 %,好于 ck 淦鑫 688 的 %。
8 增产 %; 2020 年平均亩产 公斤,比对 照 II 优838 增产 %,增产极显著。 2020- 2020 年在全省各地示范种植,一般亩产均在 600kg 以上,明显好于当前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优培九、II 优 838 等一季晚稻品种。 ② 稻米品质比较 **省 区试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出糙率 %,精米率 %,整精米率 %,垩白粒率 77%,垩白度 %
1、 优 551 的超高产特性及栽培技术 T 优 551 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用自育不育系 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4 年 1 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04 年开始在福建及广西试种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2005 年迅速在福建和广西桂中南大面积推广。 本文针对该组合主要特点和各地大面积种植情况
2、,抗旱能力极强。 多年的春、夏、秋三旱中仍能生长旺盛,不落花不落荚,抗逆性表现十分惊人。 二、产量表现:1999连续 3 年经吉林省东辽县北方种植研究所试验示范和省、市大豆丰产专家组验收鉴定,其产量远远高于黑吉两省及内蒙古区同熟期区品种。 2003在北方早熟区 32 点试验种植,产量稳定,增产幅度大。 一般亩产达 375 公斤,比对照品种合丰 25、吉林 26 等常规品种增产 70%,比绥农
2、,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 (5)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秧田期施肥:在 2 叶 1 心期施断奶肥;在移栽前 23 天,施起身肥。 本田期施肥:一般亩施纯氮 1215 千克,氧化钾1012 千克,五氧化二磷 56 千克。 其中基肥应占总氮肥量的 50,分蘖肥占总氮肥量的 35%左右,其余作为穗肥。 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 千克饼肥或 7501000 千克农家肥。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系山东省单县农作物良种研究所从近百个芝麻品种变异株中优选而成,经几年多点试种示范证明,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倒、结荚密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尤以结荚密、高产而著称。 特征特性:丰芝 1 号属单株品种,一般株高在 左右,高者达 ,高抗倒伏,单株结荚密而多,节间距只有 2米,一叶节可结蒴果 5,在同等株高的情况下较其他品种每株可多结蒴果 2。 单株结蒴多而密,蒴果绕秆环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2000 年始,30 团开始示范推广棉花膜下滴灌高新节水技术。 2006 年应用膜下滴灌,棉花单产均超过 180 千克,较其他灌溉方式平均增产 20 千克。 一、行安全高效和管理成本降低的原则。 30团渠水滴灌采用砂石+网式过滤并配自动反冲洗,河水水源泥沙含量高,渠道引水在进入砂石过滤器前需经过一定流量的沉砂池,沉淀泥沙等杂物。 单系统控制面积在 200 公顷以上
1、产条件不断改善,高产(高潜力)品种的应用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玉米主产区实际达到的产量完全可以超过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光温是不可控的,而水分,土壤条件是可以采取人为措施予以改善的。 如自然降水不足的产区可以引水灌溉土壤贫瘠的可以改土造田,培肥地力,去实现高产。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一、培育、选用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实践表明:种植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是实现高产
大穗、高抗倒伏小麦新品种 矮丰一号 品种来源矮丰一号小麦是育种专家经多年精心培育、筛选而成一个矮杆大穗、高产、优质新品系特征特性矮丰一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叶片宽厚,茎叶表面蜡质层厚,根系发达。 耐寒、抗旱。 株高 65 厘米、茎粗 米。 高抗倒伏,旗叶宽大、挺直,穗呈棒长方形,半芒,穗长 1012 厘米,小穗排列紧密,穗粒数 7090 粒,千粒重 50 克。
号(96 中 672) 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研究室经 6 年选育而成998在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均居首位。 该品种幼苗茁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多,春季起身快,拔节早,穗层整齐,边行优势强,抗干热风,耐穗发芽。 高抗条锈,中抗纹枯和赤霉病,叶锈、白粉和叶枯病较轻。 株高 70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后期灌浆快,落黄好,成熟较早。 667 平方米成穗 40,每穗 35 粒,千粒重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