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 B类 轻度阻钠,对 Vmax的抑制小于 10%,传导略减或不变,加速复极。 代表药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 C类 重度阻钠,对 Vmax的抑制达 50%以上, 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 代表药有氟卡尼、普罗帕酮。 2020/11/4 8 Ⅱ 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有普萘洛尔等。 Ⅲ 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代表药有胺碘酮等。 Ⅳ 类:钙拮抗药
Ⅱa 类推荐 :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有禁忌时 ,静脉应用 胺碘酮 口服 胺碘酮 不适宜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慢性房颤 室率控制 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 Ⅰ 类推荐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转复 ,胺碘酮可作为首选药 Ⅱa 类推荐 : 急性转律,与 IC类药物 (氟卡尼、普罗帕酮 )比较: -早期转复率 (1h内 ), IC类药物高于胺碘酮 - 24h的转复率胺碘酮 略优于 IC类药物 转复
板。 药物控制心室率 洋地黄类为主 CCB不宜用 βB不同用法 Clonidine? 房室结消融 + VVI R起搏,尤适用于心衰 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治疗 2020ACC/AHA/ESC 房颤指南抗血栓治疗建议 I类推荐 抗血栓药物的选择应该在衡量病人发生中风/出血的绝对风险以及风险/效益比值基础上进行( A) 合并一项以上中度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也推荐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
药物推荐级别变化的原因 所有改变都是出于节律控制时安全性考虑 ● 氟卡胺,普罗帕酮口服转复级别下降:主要是安全性顾虑,尤其是在院外使用,强调必需经过仔细选择,事先在院内使用 ● 伊布利特级别下降:扭转性室速 ● 胺碘酮级别提高:转复成功率并不十分高,但安全性较好。 若未转复也可控制心室率 静脉胺碘酮在房颤中的使用方法 ● 无论是转复还是控制室率,用法都是一样 ——负荷量: 5mg/kg,
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Europace (2020) 12, 13601420 药物转复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器质性心脏病: • 普罗帕酮: — 2mg/kg,稀释后 10分钟以上静注 — 也可 1mg/kg, 5分钟静注,间隔 10分钟后重复 — 最大可用 280mg • 伊布利特: —
性早搏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室以上任何部位的异位搏动,包括房早、心房内游走心律和交界性早搏房早 房早,表现为 P 波提前出现且形态异常,常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时, P - R 间期可延长; Q R S 和 T 波一般正常;若 P 波隐匿于前一个 T 波里, QR S 波消失;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 Q R S 波增宽房早 心房游走心律 心房游走心律,表现为心率 1 0 0 b pm
ause) 定义: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 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更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分类: A、 完全代偿间歇 : 早搏前后 P— P时距 ≥二倍窦性 P— P时距 B、 不完全代偿间歇 : 早搏前后 P— P时距<二倍窦性 P— P时距 配对时间 (coupling interval) 定义: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也称联律间期。 测量: 房早
心律失常的先兆 • 应该认真评价预后并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 •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方法之一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的一级预防 电生理检查进行诱发试验 • 可以诱发持续室速: 安装 ICD( MADIT适应症) 无条件安装者按持续性室速进行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 ● 未诱发出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 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摘自 2020年 ACC/AHA/NASPE指南)
• 外科手术治疗 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 :病因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 窦性心律不齐 :无临床意义 •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 病理性 :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生理性 : ①窦缓, ≥50次 /分;②窦停,偶发,< ;③不伴症状;④工作、学习、休息不受影响;⑤有生理性原因如运动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 病因 :各种心脏病、甲减、退行性变、药物毒副作用等 •
室性心动过速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 心电图特点: 一系列增宽畸形的 QRS波群,以每 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 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2. 常见病因: 先天性长 QT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钾、低镁 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扑动与颤动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