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
1、力与物体的平衡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14012浙江卷 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 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 m1.0 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 (取 g9.8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样的。 生 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 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下面咱们小组内互换一下位置,看一看你观察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 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 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 2:我看到了背面
做到眼睛平视。 当观察书籍时,需要弯下腰才能做到 眼睛平视。 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极为重要,一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而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 ,由扶到放的教学思路 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活动更突显教学内容,更高效,对于学生的观察活动,我采取的是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观察指导。 为了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以及“要想全面认识物体
三、说一说。 你。
球分开。 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规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 “ 平 ” 的,圆柱和球都有 “ 弯 ” (曲)的面。 丌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丌能归纳 “ 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相同 ” 等特征。 (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幵给出名称。 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 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幵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 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
①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②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③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④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 四 、下面三个同学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你能试着画一画吗。 小芳 (上面 ) 小强 (左面 ) 小亮(正面) 小芳看到的 小亮看到的 小强看到的
数点, 即有 A、 B、 C、 D、 E、 F. 已 知 OA=, OB=, OC=, OD=, OE=,OF=. 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隙为 , 则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T=____s.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______m/ s2. 5. 质量为 m的小球用细线悬于前进着的车厢里.当悬线与竖直方向成 q角时,火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首 页 返 回 活动三 :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首 页 返 回 1 2 3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首 页 返 回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首 页
(联系学生实际,观察物体。 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同一物体的不同面,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 3)照一照:请你们为 XX 同学照一张侧面像 ,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
( 1)出示例 2,抽生把它们分成两堆。 提问:说说分类依据。 (可能会出现按大小和形状分两类) ( 2)留下按形状分类的,问:谁能给它们取一个名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体和球,并画出图形:像这样的形体是圆柱体、球) ( 3)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体。 哪些像球。 ( 4)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结合课堂活动2 题)说一说说说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