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性的 , 当这些岩石受力变形时 , 它们的磁性也要跟着变化 . 因此在强烈地震以前地磁场的强弱和磁偏角 、 磁倾角都会发生改变 , 造成地磁的局部异常 , 这就是所谓的 “ 震磁效应 ” . 地磁场的这种 “ 震磁效应 ” 可以帮助人们对地震进行紧急预报 . 核心要点突破 一 、 对磁体和磁场的理解 1. 磁体与磁极 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 , 自然界中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
内电路 r R 电源 实验结论: U外 + U内 =定值 A、 B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 A B C D C、 D分别是两根探针 V2 V1 用来测外电压 U外 V1 V2 用来测电源的内电压 U内 电动势: E = U外 + U内 单位 :伏特 ( V) R U外 = IR U内 = I r
衰 变或 衰变进行的。 半衰期 (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 要的时间。 ( 2)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 半衰期短的元素衰变得快,放射性较强 ( 3)特征:半衰期只与元素本身有关,与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周围环境、温度等都无关。 1 0 1/2 1/4 1/8 t /天 氡的衰变曲线 a. N0( 大量 ) 个放射性元素的核 , 经过一个半衰期 T,
开关 电池组 电流计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和线圈 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件吗 ? 铁芯 1831年 11月 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 感应电流。 “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 :变化的电流 、 变化的磁场 、 运动的恒定电流 、运动的磁铁 、 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
滑动变阻器 不动 开关闭合时, 迅速 移动 变阻器滑片 摆动 静止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摆动 摆动 实验结论 :只有当线圈 A中电流发生变化时 ,线圈 B中才会有电流产生 .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请大家换一种方式思考 ? 通过以上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我们能否寻找它们之间的 共同之处 ,并 从本质上 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学生分别讨论 3个实验 ) 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
作原理可表述如下: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 , 如遇到活动目标 , 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 , 称为多普勒频率。 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 ,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 ,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 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 ,滤除干扰杂波的谱线 , 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 .
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 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质量 m = ,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 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 λ=。 ph /【
就是 A所受的回复力 kx, ∴ 只有 D选项正确 D 练习 . 在图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 ,R1= 5Ω,R2= 4Ω.当开关 S 切换到位置 1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 2A;当开关 S 扳到位置 2 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下列情况中的 ( ) A. B. C. D. A R1= 5Ω R2= 4Ω S 2 1 解: 若 r=0 I 2= 若 r=∞ I 2= 电源内阻不能忽略, I 2
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 平面的面积为 S,我们定义磁感应强度 B与面积 S的乘积 , 叫作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 简称磁通 . 如果用 Ф表示磁通量 , 则有 Ф=BS. 六、磁通量 2. 磁通量的单位 —— 如果平面跟磁场方向夹角为 θ,我们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 Ф=BS sinθ θ为平面跟磁场方向夹角 韦伯,简称韦,符号是 Wb.
如:时刻 t、速度 v、加速度 a、能量 E等 【 说明 】 : , SI制中,单位为:焦耳( J)。 第 3节 动能 与 势能 二 .重力势能 ——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 讨论与交流 】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将一个质量为 m、 静止的物块 , 匀速举高 h。 试导出物块此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外力 F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化为该物体的动能。 第 3节 动能 与 势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