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麻木。 文本的解读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如何从一个“黄瘦”的病人,直至被折磨而死。 为什么写她的笑。 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什么。 文中,她的婆婆以及周围的人留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为什么。 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理直气壮。 从文中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呼兰河传 》 部分语段欣赏 再说那染缸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年青的学徒
,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 (直到 )折断鞭子上的刺才停手。 陆 羽 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 《 谑谈 》。 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吏藏珠”之戏。 积公追来对他说: “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啊 !我们的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让他制服异教邪说。 因我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掉乐工书了。 ” 第四段译文
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 作者白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 第一段分析 • 按传记的一般写法,开头要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名和字取白 《 周易 》 ,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 “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 “貌陋”、 “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
露, 育 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自九岁学 属文 ,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才三岁就成孤儿, 被收养 在竟陵大师积公的寺院里。 从九岁始学 写文章 ,积公给他看佛经及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 子答曰: “ 终鲜兄弟 , 无复后嗣 , 染衣削发 , 号为释氏 , 使 儒者闻之 , 得称为孝乎 , 羽将 授 孔圣之文 可乎。 ” 他回答说: “ 我既无兄弟 , 又无后代。 穿僧衣 , 剃头发, 称为和尚
谐,且从小在寺院中长大,耳濡目染,自然也受到乐舞熏陶。 因此,当他离开寺院后,便隐于市朝为优人,以乐舞戏谚为业,又曾作诙谐数千言,时人视之为“东方曼倩之俦”。 • 天宝 (公元 742— 755年 )年间,复州大酺 (民间节日 ),吏署举陆羽为伶师,其才为太守李齐物所赏识。 第四段:写交接名流的情形 •第五段:写勤奋著述的成就 李齐物 崔国辅 皎然 《 茶经 》 对后世茶艺的最大贡献有两点:
的编年体史书是 ——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 ,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 《 战国策 》 属于 —— 体。 《 后汉书 》 属于 —— 体。 世界上第一台测验地震的仪器是 —— 制造的 —— 仪器。 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 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 《 —— 》。 帕斯卡尔,17世纪 —— 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著有 《 —— 》。 富尔格姆, ——国当代作家,课文 《 信条
故称“丛菊两开”。 见菊花开而洒泪,这正如杜甫 《 春望 》 :“感时花溅泪”,为感世乱而见花洒泪。 “他日”,往日,指过去。 “丛菊两开”写景物,“他日泪”,写自己的感触。 “孤舟”,杜甫随身有“孤舟”,写景物;“一系故园心”,心系故乡,想坐孤舟回故乡。 “一系故园心”,写自己的感触。 这就是写景物和人的情思的结合。 以上选自 《 谈艺录 》 •高山、奔流、上天、入海、雄关、沧海、大江
维是文学问题,但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因此也是语言问题。 文学作品 (诗)的抑扬美靠平仄,回环美靠诗韵。 语言的整齐美靠汉语独有的对仗,用语简洁靠不完全句和使动用法的灵活运用。 针对课文设疑 小组讨论解答 杜甫的 《 秋兴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 朱熹的 《
1、王 力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即词汇 、 语音 、 语法与文学的几个具体关系 ,把握文章的内容; 分析古诗和现代诗的语言。 王力 (1900 1986),中国语言学家,诗人。 字了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 曾留学法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 1954年调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去世。 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并有许多社会兼职
1、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文学意境的特征 顾祖钊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文学意境溯源“ 意境 ” 一词 , 源于佛经 , 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 , 谓之境 , 所观之理也谓之境 , 能观之心谓之智。 这里所说的 “ 智 ” 与 “ 境 ” , 在文学方面就是 “ 意 ” 与 “ 境 ”。 我国古代学者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