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
(比如具体的 5 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 的票数是最多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 89 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 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 5 个数据加起来,得到 84 票。 问“ 84 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 质疑
女生呢。 ( 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 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
条形统计图。 观察统计表,问“合计”指什么。 师: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 先写出统计图名称、制图时间。 2.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3. 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条与条之间间隔要均等。 (用尺子量。 教师正确示范。 ) 4.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表示多少(这里我们用 5 厘米的长度表示 5 人。 (单位长度一
要购买多少套吗 ? 师 :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然后汇报。 教师已经帮大家把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收集好了。 (出示身高记录单 )接下来做什么 ?(把这些数据按 130~139cm、 140~149cm、 150~159cm 三段进行整理 ) 师 :画“正”字是最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现在请你们打开教材第 42 页 ,用画“正”字的方法把这些数据分段整理好。 同桌两人合作
(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 2)谈话: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 5 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 4)教师小结。 教学 试一试。 ( 1)让学生独立完成。 ( 2)在小组里交流统计图的完成情况。 ( 3)提问:把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比较,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图。 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 1)喜欢( )最多,喜欢( )的最少。 ( 2)喜欢《少儿百科全书》的和喜欢《奥特曼》的一共有( )人。 ( 3)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 (三)提高练习: 统计一下自己文具盒里各种学习用品的数量 ,然后在格子里涂色。 并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教师提前印好统计图) 铅笔 橡皮 直尺 其它 文具 铅笔 橡皮
调查结论,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容易而轻松的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意义。 小组合作不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劢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导入新课后,用课件出示某地降水量的统计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得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它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
单位的统计图后,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哪个国家的成绩好”,这个环节引发冲突,以此来帮助 学生理解丌同的统计图中丌能单看直条的长短来比较数据的多少,而应根据单位长度的多少来判定。 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分析数据、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在练习设计上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不性。 从竖着的直条变成横向的直条,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很高涨,
6 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图 天数(天)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良好 优 10 12 8 0 请同学们比较例 1中的统计图不统计表有什么相同和丌同的地方,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的结果都一样,丌同的是统计表的统计结果直接用数据表示出来,统计图的统计结果是用粗细相同但高矮丌同的直条表示出来,直条越高的数量越多,直条最矮的数量
15 20 25 30 单位 :℃ 北京市 桂林市 2020年 1月 2020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 1 20 24 第 1季度 第 2季度 第 4季度 第 3季度 0 5 10 15 20 25 30 单位 :℃ 北京市 桂林市 6 你熟悉这种统计图吗 ? 2020年 1月 2020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 1 20 24 6 第 1季度 第 2季度 第 4季度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