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1、稻有孔薄膜育苗是在软盘育苗和无纺布育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实用、方便的育苗方法。 我们 2000 年开始搞水稻有孔薄膜育苗试验并取得成功。 目前全镇 26 个村的 12 万亩水田全部推广使用有孔薄膜育苗技术,并成为营口地区水稻主要育苗方式。 苗素质好,有孔薄膜育苗采取自然通风,通风早,床内温度变化个缓。 昼夜温差小,秧苗不徒长,苗齐苗壮不得病。 秧苗素质好,成苗率高。
1、蘖是水稻固有的特性。 但因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分蘖发生有早有晚。 早期分蘖,一般多是有效分蘖,晚期分蘖多是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生产上,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 谚说:“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 壮秧移栽后发根快,分蘖早,抗逆力强,成穗率高,一般壮秧比弱秧增产 10%20%。 时早栽有利早生快发,实现蘖多蘖大。 早栽延长了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优化配方施肥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元素肥料的配合,而忽略了硅肥的施用。 事实上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硅虽不是所有作物都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对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一般茎叶中含有二氮化硅 10%20%,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 10 倍,磷的 20 倍左右。 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且易感染病害
1、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在此基础上,抓紧抓好以下措施,对水稻增产亦有巨大作用。 培育壮秧。 为植后早回青早分蘖提供良好基础。 合理密植。 根据计划收获穗数和对秧苗植后分蘖情况的估计,插(抛)足基本苗数。 促低位分蘖早发,控高位分蘖少发。 促低位蘖早发,插够苗后及时露田、晒田,控制高节位的无效分蘖
1、稻早衰是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致使籽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群众叫做立秆死或返秸。 据昌图县 19951998年调查,发生早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2035,减产 1530,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水稻早衰的原因,一是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丁酸及过量的二价铁离子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
1、、四川泸州水稻所研制的糯稻品种,生育期 135140 天,株高130 厘米,穗长 25 厘米,平均粒数 148 粒,千粒重 ,属大穗型糯稻品种。 川南地方性品种,生育期 140 天,株高 135 厘米,穗长 25 厘米,平均粒数 145 粒,千粒重 ,属大穗型糯稻品种,品质佳。 育期长于糯稻品种,株高低于糯稻品种,如川香优 2 号系列,宜香优系列,优 7 号,D 优 527 等优质品种。 二
免在病田留种,精选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处理。 处理方法参见稻瘟病。 加强农业防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适时搁田,见干见湿,湿润灌溉,降低田间湿度。 栽培密度不宜过大。 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至齐穗期喷洒 20%三唑酮乳油 667 平方米 79g 或 40%禾枯灵 3040g,也可在发病初期每 667 平方米喷洒 40%克瘟散乳油 5075
1、、低洼地被水淹没水稻田的处理晚稻一部分水稻种植在较低洼的水田里,台风过后,会出现被水淹的现象,有的水稻田甚至汪洋一片,对晚稻生产、特别是秋季水稻制种造成严重影响,要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对被淹水稻进行处理。 (一)尽快排水。 处于营养生长期的水稻,最不耐淹,超过 48 小时淹水,可造成水稻死亡。 要及时排水,尽快让水稻的叶尖露出水面。 待水排出后要修复被水冲毁的田埂、进水口和排水口。 排水要彻底
我国,水稻育秧方式可分为以下水秧和旱秧两大类。 水育秧包括水层育秧、湿润育秧和薄膜育秧,旱育秧包括温室育秧和肥床旱育秧。 水层育秧是传统的育秧方式,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 湿润育秧又称半旱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其特点是在播种后至秧苗扎根立苗之前,秧田保持土壤湿润通气,以利根系发育;在扎根立苗后采取浅水勤灌相结合的排水晾田。 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推广半旱育秧
1、0 种方法水稻育秧即将开始,而种子消毒是育秧的关键。 现介绍 10 种种子消毒方法。 一、用 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或 50%福美双 500 倍液浸稻种 48 小时(200克药液对水 100 公斤搅匀后可浸稻种 6070 公斤),然后捞出催芽、播种,对预防稻恶苗病效果较好,可兼治稻瘟病、水稻胡麻斑病、水稻幼苗立枯病等。 二、用 40%强氯精 200 倍液浸种。 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