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1、水稻常发性虫害的一种。 水稻分蘖期受害影响其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产量更明显,特别是后期剑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损失严重。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一年发生四代。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趋绿和群集特性。 卵散产于叶片上,通常以叶背为多,初孵幼虫爬到叶尖卷叶取食,稍大幼虫则钻入叶心、叶鞘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将叶的两边纵卷结苞。 结好苞后就在苞内顺叶脉食叶肉及上表皮
)褐飞虱1、噻嗪酮。 推荐使用剂量: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褐飞虱卵孵高峰至 12 龄若虫期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2、毒死蜱。 推荐使用剂量:低龄若虫期 450600 克有效成分/公顷,高龄若虫和成虫为 600720 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对准稻丛基部喷药;其他事项:特大发生时,可加入 25%噻嗪酮
1、育秧工艺方面试验材料采用:江苏产水稻专用育秧基质、壮秧剂、旱育保姆、复合肥四种不同育秧肥。 这四种育秧肥在育秧工艺方面,采用江苏产基质育秧,操作简便,减轻劳动强度,便于工厂化、专业化育秧。 二、 抛秧及机插方面1、 抛秧:(1) 采用江苏产基质育秧与比采用糊泥进行育秧的保湿性和硬度要差些,秧根易下扎入泥,在抛秧起秧时慢且易伤根。 (2) 采用江苏产基质育秧由于基质轻易松散,且秧根不易结坨
稻专用 铵、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为原料,按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而拟定配方,经机械掺混加工而成的新型复混肥料。 该肥料原料要求是:尿素:大颗粒,N 含量 46%。 磷酸一铵:N 含量 11%过磷酸钙:氨化造粒,N 含量 2%,氯化钾:俄罗斯晶体状原料造粒,红色,2005 年水稻推广的 2%,配方 N:2O 为24:8:10,具有配方合理针对性强,养分全面含量高、水溶性较好,施用方便等优点。
途” 为选育和推陈出新超高产水稻品种,力争今后几年水稻产量有实质性的新突破,闵行区农技中心 7 月 27 日下午组织本区的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邀请了市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沈嘉清研究员,共同对马桥、颛桥镇育种和示范基地超高产水稻品的种育种和示范现状进行会诊。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专家们顶着烈日走进田间,认真仔细地测量和查看每一品种水稻的生长情况,对各个品种的外部形态优劣、内在潜力
1、)稻瘟病1、三环唑。 推荐使用剂量:225;使用技术要点:是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菌侵入以前或在发病 5前喷雾使用,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 2,间隔期为 7。 2、稻瘟灵。 推荐使用剂量:600;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前,我县水稻正处于分蘖期。 由于受近日强对流天气影响,我县普降大雨,形成多雨高湿、凉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各种虫害特别是迁飞性害虫的发生。 据我站近日在龙圩镇、大坡镇和新地镇等地调查,当前我县下列水稻虫害发生较重。 月下旬,我县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突降狂风暴雨,有较大量的稻飞虱随气流迁入我县。 据我站近日调查,稻飞虱以白背飞虱成虫为主,早插浓绿田块虫口密度高的百丛飞虱 3601012 头
1、) 二、稻瘟病综合控制技术稻瘟病近几年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偏轻,但沿淮、淮北及沿海局部地区的籼性杂交稻及部分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有严重流行的现象,尤其是分蘖期及破口扬花期遇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病害易大流行。 稻瘟病的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 常发区结合恶苗病防治。 使用浸种灵、咪鲜胺等药剂种子处理,兼治苗瘟。 大田期防治,掌握在水稻分蘖盛期及破口扬花期对感病品种主动施药预防。
1、、水稻病害1、稻瘟病(1)为害特点: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 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 2 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 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
1、)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控制技术水稻条纹叶枯病自本世纪初在我省回升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重发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水稻生产上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其关键防治技术是要坚持“抗、断、避、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稻 3 号、徐稻 4 号、南粳 42、镇稻 99、淮稻 9 号、扬辐粳 8 号等在生产上表现较为抗病,重病区可因地制宜加以种植,充分发挥品种的抗耐病效果,降低农药用量、减轻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