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
自己。 谈话:现在,考考你,从 0刻度到刻度 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 预设: 2厘米, 20毫米。 谈话:正确。 继续,从 0刻度到刻度 3呢。 预设: 3厘米, 30毫米。 谈话:很好。 从刻度 2到刻度 6呢。 预设: 4厘米, 40毫米。 (如果出现错误,问:谁的答案是正确的。 ) 谈话:真棒。 现在聪明的你能准确地量出变到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长是多少了吗。 预设:能。 谈话:量一量。
一开始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观察情境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 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有多少人跳绳。 ”,列出一些加法算式
们,请你们当当公正的法官,帮他们分一分,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15 个桃子,那又该怎么分他们才不会吵呢。 请小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体现不同分法。 二、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像刚才,把 6 个桃子分给 2 个人,每人 3 个,把 9 个桃子分给 3 个人,每人 3 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 (同样多)把 15 个桃子分给 3 个人,每人5 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
学数 得 又快又好。 2. 指名到前面演示数一数。 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3. 我们 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珠,千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 1 个千, 2 个珠子是 2个千„„ 学生先自己拨珠数,然后指名到前面数。 4. 引导学生小结: 7 个一千是多少。 8000 里面有几个千。 „„ 10 个一千是多少。 10000 里面有几个一千。 (板书: 10 个一千是一万)读一读。 千位满十了怎么办。
28247。 ( 2 3) = 8( 20247。 5) = 45-( 30- 20) = 8247。 ( 8+ 0) = 7( 56- 50) = 2.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解决问题,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一比谁学 得 最好
⑤ ( ) ④ ( ) ⑥ ( ) ③ ( )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 如果是角,就打 “ √” ,不是就打 “ ” √ √ 直 角 直 角 A B ( )
⑦ ⑧ ⑨ 3个角 4个角 3个角 先画角的 顶点 再画角。
68 48 4425= = 30 +5 +5 49 19 把结果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23+18 37+6 5729 5830 40+3 21+20 填一填 38+ 14 = + = 40 52 52 12 64+ 31 = + = 65 95 95 30 51- 19 = - = 52 32 32 20 49- 32 = - = 47 17 17 30 巧算 口算 1: 6 + 7 = 16+
2 学生在小组内交 流并汇报: (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 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 出示第 133页第 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
看看发现了什么。 (利用实物投影) 可能二:折 师:怎么折。 (强调从中间对折) 对折后发现了什么。 (利用实物投影) 生:一样大(你从哪儿看出一样大。 ) 生:对上了。 师:哪里对上了。 (告诉学生这里叫边沿,并板书 “ 边沿 ” ) 对得怎么样。 (告诉学生这叫完全重合,并板书 “ 完全重合 ” ) (多找几个人说说对折后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重合了,则问:怎么叫重合。 哪里 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