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
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
否影响盐的溶解。 二、哪一个溶解得快 设计实验一:搅拌是否影响食盐的溶解。 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 10 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 30ml), 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学生 四人一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在《知能训练》第 9 页的记录表中。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设计实验二 :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 (
读课题吧。 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观看食盐溶解的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获得物质溶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探究活动 1:《搅拌影响溶解》(搅拌加快红糖的溶解) 学生根据获得的实验方法做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盛同样多水(大约 30毫升)的杯中,用筷子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1、第三章 物质的水溶液中的行为第 3节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一 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栏目链接1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 有的很大 , 有的很小。 在 20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见下表: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 g 1 10 g 1 g 例如: A gC l ) 10 10m L 2, A 10 17m L 2, 因此 , 可实现从 A g C l 到
3、因素:气体的性质 温度 压强)t 3时 A 的溶解度为。 t 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N 点为 A 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现有 C 的饱和溶液, 要转化为不饱和,方法有 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 B 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t 2 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思考: 教师演示往盛水的烧杯里 加 1 小勺 盐, 搅拌 使盐溶解。 问:再加 1 小勺 盐 搅拌,它还会溶解吗。 实验操作。 问: 如果不停地往这杯水里加盐、搅拌会怎样。 讨论 分析: A、食盐在一杯 水中溶解是有限度的。 B、怎样判断不能溶解了。 C、 如果水量不一样,那溶解的食盐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看来,要研究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必须固定水量。 今天我们研究“
】 探究影响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取决因素。 【 教学难点 】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 教学准备 】 分组实验:每组烧杯 2只、搅拌棒、等重细食盐4包、水槽、一块抹布、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师准备:冰糖,玻璃杯、热水 知识经验 三年级初步经历 生活经验 冲奶粉、冲糖水等 年龄特点 学
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
不分层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 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 2~ 3mL水,再滴入几滴植物油;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 静置,观察现象; 清洗,观察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到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和洗涤剂 分层 分层 浑浊 浑浊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思考: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 溶解在水中 吗。 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 猜测: 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 取一小匙 洗发液 ,慢慢地倒入盛水 玻璃杯中,观察 洗发液 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它们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的。 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 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