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1、最新海量高中、口的合理容量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过程与方法: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 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2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后容量如何估计3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优势,
1、最新海量高中、口的数量变化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 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教师指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 现代型。 板书:1、人口 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学生阅读课本 16。
1、最新海量高中、口的空间变化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口迁移,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那么人口什么要迁移呢。 人口迁移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师:请看下面的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1、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 而水、热条件比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 口也较为集中。
1、最新海量高中、口的空间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 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 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三
1、最新海量高中、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
4、统计。 读表完成 1011 题。 省份 人口(万人) 面积( 万 990(年) 8 439山东省 2012(年) 9 685151990(年) 446青海省 2012(年) 012 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11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
9、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4 分)(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 2013 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14 分)(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2 分)答案(1) 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
3、002010 年3. C【解析】读图中未成年人口比例折线,014 岁人口比例 1953 年至 1964 年呈上升趋势,A 错。 014 岁人口比例 2000 年至 2010 年呈下降趋势,B 错。 1964 年至 1982 年,014 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 1564 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C 正确。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 1990 年至 2000年增加最快,D 错。
2、量。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完成 34 题。 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a 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 B C D答案据题干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2、项。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 年持续上升答案图二可知,全面放开二孩,我国的出生人口开始快速增加,但随后增加的人口逐渐减少,并有波动,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并不是持续增加的;生育政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