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 ] A、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永远相同 B、物体所受的动力加倍,则加速度一定加倍 C、物体所受的阻力加倍,则加速度一定减半 D、物体所受的合力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变化 自 我 测 评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方向的关系是 [ ] A、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和合外力方向三者 总是相同的 B、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速度方向
f,取 g= 10m/s2,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 h. 解析 弹性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 a 1 = Δ vΔ t = 4 - m /s 2 = 8 m/ s 2 f 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34 针对训练 1 11 0 .2 Nm g f m af m g m a 质量为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
m a ′ 2 + g 2= 5 mg . 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 针对训练 2 在例 2 中,当滑块加速度多大时,线的拉力为零。 此时滑块运动状态可能是怎样的。 当线的拉力恰好为零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 mg 、弹力 N ′ ,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合力大小为 mg t a n 4 5 176。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t a n 4 5 176。 = ma 得: a =
种物理现象 ( 或物理状态 ) 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 2 ) 极值问题 :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 , 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2 .关键词语 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 “ 最大 ”“ 最小 ”“ 刚好 ”“ 恰能 ” 等词语 , 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 , 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3 .常见类型 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 :
这时0mFABaBA出,故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小于时它们之间的加速度应仍保持相对静止,但这、所以<时,由于=当,根据题意=+=+=,拉力20mBA004 m / sBAFF15NF20N4N3)(2)am(mFF22 3 m / s/3215a === smmmFBA A、 B的共同加速度 经验总结:在许多情况中,当研究对象的外部或内部条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突变”
种固有属性。 ②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其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关于惯性: 【 例 1 】 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 【 例 2 】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是:。 ,物体的惯性越大。 ,惯性越大。 【 答案 】 C 学以致用 【 答案 】 D 【 例 3】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例 2 】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证,而足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给人们定义了一种参考系: 一个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这个参考系中观察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 地球有白转和绕太阳公转。 因此地球不足一个严格的惯性系。
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B. 书所受重力与书所受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如在书上再放一本薄 , 则书受桌面的支持力和书对桌的压力 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E. 书所受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 F. 当用一水平力推书 , 则书所受重力与书所受桌面的支持力不 再是一对平衡力了。 G. 如在书上又放一本薄,再用水平力拉书
( 1)牛顿( N)力的规定:使质量为 1kg的物体产生 1m/ 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N. ( 2)牛顿第二定律: F= ma(各量用国际制单位) 3.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 1) 同体性: 是指 F合 、 m和 a都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 ( 2) 矢量性: 是指加速度和合外力都是失量 , 加速度的方向取决于合外力的方向 .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一个矢量式 .
到的高度 H=+=. 能力 思维 方法 【 解题回顾 】 此题属于已知受力求运动情况的题型,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解题关键是把生活实际现象去抽象或转变成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a,再应用运动学公式求位移 . 能力 思维 方法 【 例 2】 如图 322所示,在原来静止的木箱内,放有 A物体, A现突然发现 A被弹簧拉动,则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BD)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