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品种来源:湘 系 定编号:国审棉 2005018。 审定情况:2005 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生育期 128 天。 植株塔形、紧凑,株高 米,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深绿色,单株果枝数 ,单株结铃 ,铃卵圆形,单铃重 ,籽指 ,霜前花率 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般在播种后 1530 天发生,初次浸染源主要来自土壤,少数来自种子。 今年 4 月 20 日左右,许多省份连续阴雨低温,苗病发生必然严重,各地要及时防治。 一、症状表现(一)立枯病。 棉苗出土前受害,会造成烂种、烂芽。 棉苗出土后发病,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初呈黄褐色后变黑色凹陷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包围整个茎基部,终致幼苗萎缩枯死。 拔起病苗,可见病部与周围土壤常有菌丝粘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下滴灌技术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把水与肥料融合后,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输送,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始终保持根系土壤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 减少作物间蒸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一、灌溉制度地埋式滴灌,共计用水 17548 万立方。 滴水 9 次。 精密滴灌共计用水 17784 万立方。 滴水 8 次。 在滴灌灌水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的基础上,使棉苗均匀生长,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正常发育,达到壮苗、早发,为适时现蕾,多现蕾打下基础。 苗期的主要管理内容有:一、早查苗、补苗、放苗、补栽。 棉花播种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或移栽,地膜棉出苗后及时放苗封土,防止烫伤苗和草害发生,尤其五一后出苗的,来不及放苗的,采取先捅然后放苗的措施。 移栽棉田缓苗后对弱苗、病苗、死苗要及时补栽,使苗期达到苗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苗期病害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大类。 于根茎过于幼嫩抗病能力弱,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通常称作烂根。 最常见的根病有 3 种:立枯病嫩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在基部围绕嫩茎发展,颜色逐渐发深,形成黑褐色病斑而腐烂,致使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 炭疽病病苗在根茎交界处出现红褐色条斑,组织硬化、凹陷、开裂,严重时病部变褐,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红色黏稠胶状物,幼苗干枯不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年棉花播种适期,出苗整齐,为促进壮苗早发、平衡生长。 当前主要管理措施是:1、清沟排水、防涝防渍。 棉花苗期需水不多,一般只占总耗水量的 15%左右。 可我市此时多雨水,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高,常常出现明涝暗渍,造成土壤缺氧,土温下降,根系活力减弱,棉株生长滞缓,易发生病害和霉根死苗,棉农常说“水里起因,根里得病,猛太阳丧命”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高产,收获优质棉花,苗期管理是关键之一。 所以,在管理上,争取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棉花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选购好的良种近年来,各棉花研究机构在研究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河北省大部分使用中早熟品种,地膜棉使用中熟品种。 二、适期播种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412 或 20 厘米:上层达到 日期为适宜播期。 地膜覆盖一般在 4 月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据棉花蕾期生育特点,针对今年迟栽棉较多,长势不平衡的生产情况,特提出以下田管技术措施:一、明确指导思想和主攻目标指导思想:抢抓时机强科技,降湿增温促发根,改善营养调株型,健身促壮求平衡。 主攻目标:发棵稳长,壮株增蕾。 二、突出田管重点,严把技术关键。 、完善深中耕高上厢的扫尾工作,并作为当前田管的重要措施,方法上重点推行牛犁中耕上厢。 、突出定位深施大窝肥为中心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问答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有哪些不同。 枯萎病叶脉变黄,黄萎病叶肉变黄。 枯萎病容易落叶成光杆,黄萎病有的年份后期落叶成光杆。 枯萎病株型矮缩节间变短,黄萎病稍矮缩。 剖秆后枯萎病维管束变为深褐色,黄萎病为淡褐色。 枯萎病在现蕾期为发病高峰期,黄萎病发病高峰期在 8 月下旬的花铃期。 有的年份夏季久旱后暴雨或大水漫灌后,容易发生急性黄萎病。 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采用乙草胺播后芽前除草,极易出现药害,其症状与棉苗立枯病症状相似,均表现幼茎呈现黄褐色斑,严重时棉苗死亡。 在生产上应予以区别诊治。 棉苗立枯病症状。 在接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斑,日渐扩大,向内凹陷变成黑褐色腐烂,而使棉苗倒伏枯死,叶片极少受为害。 乙草胺药害症状。 整个幼茎表皮呈现黄褐色,部分子叶柄也出现黄褐色。 药害较轻时,内部维管束为绿色,药害缓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