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栽培管理的主要措施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的基础上,使棉苗均匀生长,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正常发育,达到壮苗、早发,为适时现蕾,多现蕾打下基础。 苗期的主要管理内容有:一、早查苗、补苗、放苗、补栽。 棉花播种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或移栽,地膜棉出苗后及时放苗封土,防止烫伤苗和草害发生,尤其五一后出苗的,来不及放苗的,采取先捅然后放苗的措施。 移栽棉田缓苗后对弱苗、病苗、死苗要及时补栽,使苗期达到苗全、匀、齐、壮,这是丰收的基础。 二、早间苗、适时定苗。 北方直播棉田,棉苗出齐后要及时进行间苗,间苗能防止因棉苗拥挤而出现争肥、争水、争光的现象,有利个体发育,避免形成高脚苗。 适时定苗,定苗适期一般为 2真叶时进行, 2、盐碱地、重病地可适当晚定。 北方留苗密度要根据地力为基础,品种特性来决定,一般高产田每亩2000,中产田每亩 2500,旱薄地 3000为宜。 南方近几年有逐渐偏稀的趋势,这对产量带来一定影响,各地试验结果,合理的密度应是,高产棉田及杂交种,每亩 1300 株左右,一般棉田及常规种 1300左右,肥水较差的 1500为宜。 各地气候、栽培、习惯不同差异较大,密度应因地制宜。 三、中耕松土。 棉田中耕具有疏松土壤、破除板结、流通空气、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消灭杂草、增强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利于棉花根系发育以实现壮苗早发。 中耕次数要因地制宜,做到雨后必耕,地板有草必耕,保持土壤疏松。 中耕深度宜先浅后 3、深,首次深度 2米,现蕾前可达 6米。 四、施好提苗肥。 对底肥充足、土壤肥沃的棉田一般苗期不施追肥,但土壤瘠薄施肥不足的棉田,应轻追一次苗肥,苗肥一般亩施尿素 斤,并配以适量磷、钾肥最好。 五、遇旱及时浇水与防涝排渍。 棉花苗期需水不多,北方一般播前浇过底墒水,墒情充足的棉田,苗期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引起苗病。 对土壤墒情差、盐碱地或麦套棉田,苗期可进行浇水,特别是麦收前后浇水是保苗促早发的有效措施。 苗期浇水水量宜小,宜沟灌。 六、早防病虫害。 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多发生在出苗后半月内,早发枯萎病发生高峰期在 5 月下旬,是造成死苗的主要原因,历年发病较严重的地块应及早进行预防,以中耕松土、扒土晒根,遇雨及时破除板结,结合定苗拔除病株,喷施叶面肥、调节剂等农业措施为主,配以相应的药剂防治为辅。 造成棉花缺苗的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地老虎的集中危害期在 5 月中下旬,要及时检查及时防治,低龄期可用乐斯本、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等农药喷雾防治,对大龄地老虎可采用以上农药拌成毒饵撒于行间进行防治。 苗期盲蝽象主要发生在 5月中下旬,当与棉蚜、红蜘蛛、蓟马等害虫同时发生时,可用马拉辛硫磷+啶虫眯+阿维菌素等复配农药进行综合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