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床立枯病与乙草胺药害的诊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采用乙草胺播后芽前除草,极易出现药害,其症状与棉苗立枯病症状相似,均表现幼茎呈现黄褐色斑,严重时棉苗死亡。 在生产上应予以区别诊治。 棉苗立枯病症状。 在接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斑,日渐扩大,向内凹陷变成黑褐色腐烂,而使棉苗倒伏枯死,叶片极少受为害。 乙草胺药害症状。 整个幼茎表皮呈现黄褐色,部分子叶柄也出现黄褐色。 药害较轻时,内部维管束为绿色,药害缓解后,可逐渐恢复生长。 药害较重时,侵染维管束,导致茎秆枯萎,与棉苗立枯病症状极为相似,叶片也不受危害。 病源病因。 棉苗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害棉花所致。 乙草胺药害是由于苗床内高温高湿利于乙草胺分解,而使得牙鞘下部吸收的浓度高。 轻度发生时, 2、病株症状能逐渐自行缓解。 发病条件。 棉花营养钵育苗真叶期如遇到地温多雨天气,不及时晒床或多年连作棉苗立枯病发生严重。 如这种育苗方式采用乙草胺化除,往往会出现药害。 育苗期间天气较好则药害较轻,易被忽视;若遇到连阴高湿天气,则发病较重,甚至整个苗床内的棉苗全部死亡。 病症分布。 棉苗立枯病在田间分布不均匀,一般先出现发病中心,而后再蔓延扩展,随棉苗逐渐长大,则会逐步得到控制;乙草胺药害在苗床内分布较均匀,一般呈随机点状分布,有时整个苗床棵棵发生,如不及时晒床降湿,则棉苗全部死亡。 棉苗立枯病防治。 轮作换茬。 减少病源,同时加强苗床床土熟化、培肥工作。 加强苗床管理。 及时开好苗床四周沟系,苗床注意定时晒床散湿,通风炼苗。 坚持使用包衣种。 用波尔多液护苗防病。 于子叶平展后,结合晒床散湿,喷打 1:1:200 倍的波尔多液,坚持喷打到茎秆基部,护苗防病。 出现初始病症,用 50多菌灵或 65代森锌 500喷雾。 乙草胺药害的防治。 乙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杂草对其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芽鞘,而棉花对其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为防止药害的发生,棉花营养钵育苗最好不使用乙草胺作为除草剂,可使用床草净在播后芽前防除苗床杂草。 若使用乙草胺做除草剂,棉花出苗后应及时晒床降温,将床土晒白。 药害出现后,在晒床基础上,要适当保温,促进真叶生长,提高棉苗抗逆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