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季阴雨天多,棉株受雨水的影响易疯长,引起蕾铃脱落,应及时进行控制。 适时化控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可以控制棉株生长,改善株形,多结蕾铃。 初花期每亩用助壮素 68 毫升或缩节胺 克,加水 2528 公斤喷雾;盛花期(7 月底 8 月初)每亩用缩节胺 3 克,加水 3040 公斤喷施。 一般在下午 3时以后或上午 10 时以前喷施,避免药液随高温蒸发。 喷药后遇大雨应补喷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季阴雨天多,棉株受雨水的影响易疯长,引起蕾铃脱落,应及时进行控制。 适时化控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可以控制棉株生长,改善株形,多结蕾铃。 初花期每亩用助壮素 68 毫升或缩节胺 克,加水 2528 公斤喷雾;盛花期(7 月底 8 月初)每亩用缩节胺 3 克,加水 3040 公斤喷施。 一般在下午 3时以后或上午 10 时以前喷施,避免药液随高温蒸发。 喷药后遇大雨应补喷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1620 日,我市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 50110 毫米,阜城最大,降雨量达 103 毫米,部分棉田出现积水,对棉花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此,棉农朋友们要切实加强雨后棉田管理,防早衰、防烂铃、防治病虫害,促进棉花正常吐絮生长。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一、及早排涝防倒伏八九月正值棉花吐絮期,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对有积水的棉田,雨后要及时将棉田积水排除田外
2、方法可以死搬硬套。 “用准”就是按要求的用药量严格掌握,不能多也不能少;药液量则根据棉株大小及生育状况,每亩 1030 公斤;喷后 6 小时内遇雨要重喷;坚持用纯度在 97%以上、杂质在 下、正规厂家的产品;坚决不用不明化学成分的其它化控药物。 “用足”就是不放过每一次喷洒机会,使化控效果发挥到最大。 根据何钟佩教授等人的研究,基因抗虫棉与其相对应的常规棉比较,在盛蕾期(第 4 个果枝现蕾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植棉花经济效益较高,是棉农主要增产增收渠道。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通过有序的管理,亩产可达 700800 斤,效益可观。 但从近几年现状来看却不理想,大部分棉农产量在 500 斤左右徘徊,获得高产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施肥少或施肥不合理棉株吃不饱吃不好,导致中后期长势衰弱,蕾铃脱落多,结桃少,且易诱发红叶茎枯病,直接影响棉花产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置苗床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生茬地,为了便于运苗,苗床要设在移栽田附近。 二、配制营养土营养土要选择富含有机质、通气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没种过棉花的肥沃粮田土。 每 6 份土加 4 份充分腐熟的粪肥,混匀过筛。 每 50 公斤土加 05 公斤含氮、磷、钾各 15的复合肥,并掺入少量的杀菌剂。 肥料和药剂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烧苗。 土肥要充分掺匀,以备装袋。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盲蝽象氮肥施用量过大,整枝打杈少,营养生长过旺的棉田,周围间作作物品种多或杂草多的棉田,附近有成片树林的棉田均列为棉盲蝽象防治的重点田块;连续阴雨天后及时到棉田巡查,百株成若虫达到 3 头时选用氟虫腈、毒死蜱、乙酰甲胺磷等对路农药防治,提倡大面积统一机防。 (2)棉蓟马移栽前被害株率达 5%,移栽后被害株率达 20%时,选用啶虫脒、丁硫克百威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种子脱绒方式分为机械脱绒和化学脱绒两大类。 机械脱绒方式:目前使用的“刷轮式棉种脱绒成机”,该机采用纯机械方式脱去短绒。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过程只需电力,不需要其它附属设施和辅料,但破损率偏高。 化学脱绒方式:目前普通应用的有泡沫酸脱绒和稀硫酸(过量)脱绒两种工艺。 稀硫酸(过量)脱绒与泡沫酸脱绒的主要区别是:过量式酸脱绒用硫酸量超过实际用量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年我国原棉缺口高达万吨为弥补这一缺口建议国家实施“棉花科技创新计划”,充分利用和借鉴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棉”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用科学技术迅速增加原棉产量,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据介绍,年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创汇额的,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亿棉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在全生育期内需肥呈现明显的少一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即出苗一现蕾(5 月 1 日至 6 月 10 日)期少;现蕾一开花(6 月 10 日至 7 月 5 日)需肥迅速增加;开花一吐絮(7 月 5 日至 8 月底)需肥达到最高峰;吐絮一收获(8 月下旬以后)又逐渐减少。 现根据棉花一生中需肥规律确定出棉花追肥要点:轻、偏或不施苗肥棉花进入生长盛期,植株间养分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