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2、每亩密度株。 播后起土成垄(高厘米、宽厘米),喷洒氟乐灵、地乐胺等除草剂后盖上地膜。 科学管理。 出苗时及时破膜放苗。 月中旬适时浇一次发棵水,同时也为棉花播种造好墒。 现蕾期喷施毫克千克的多效唑,防止植株徒长。 此后浇次“攻薯水”,促使薯块膨大。 注意及时除治蚜虫、螨类等。 二、抗虫棉选种。 较理想的品种有、新棉等。 起垄中耕。 马铃薯浇水发棵后,在预留的大行内及时中耕
2、木灰拌糊切口,防止病菌侵染种薯。 2、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播种。 玉米与马铃薯共生期以 2530 天为宜。 共生期过长,薯苗纤细瘦弱,抗病力减弱;播种过迟,共生期过短,则影响小春作物种植。 中海拔地区(2000 米左右)后作为小麦的,应在 8 月上旬播种,后作为蔬菜的可在 8 月中旬播种,后作为蚕豆的则应提早到 7 月中旬播种。 3、重施底肥。 秋马铃薯生育期短,仅 90 天左右
2、把整薯切成一个个 25 克左右的薯块,每块上要带一个芽眼,在切块时要把坏薯剔除。 一旦切出坏薯,要马上用酒精擦拭切刀消毒。 播种时天气要好,这样有利于出苗早、产量高。 种时按大小行种植,这样有利于增产。 大行距 70 厘米、小行距 50 厘米,株距20 厘米。 也可等行距种植,但每亩株数不能少于 5500 株。 播种深度 1012 厘米。 播好后把地面整平,在上面喷施禾耐斯除草剂
2、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250g,配成颗粒剂(含药量 12%)。 三、合理轮作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缺乏,而且能减轻病虫害。 马铃薯忌重茬和与茄科类作物连作,而适宜与谷类、豆类,油料等作物轮作。 与这些作物轮作,没有共同病害,营养类型也不相同,有利于前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最好实行 35 年的轮作制,才能起到减病虫害和调节土壤养分的作用。 四
2、易行,容易管理,每亩可节损劳动量 8 至 10 天,节约 300 元左右的劳动成本。 同时,可徒手采收,不伤及马铃薯肉体,好卖并且卖得好价。 “摆一摆,摆出新技术;盖一盖,盖出好收成;捡一捡,捡到心里甜”。 这是推广免耕马铃薯技术受益农户的真切感受。 为解决山区田地分散、小块多,机耕作难度大,冬季农业生产矛盾十分突出等问题,县农业局引进此项技术在玉林村农田进行试验栽种 50 亩。
2、,在湿沙催芽期间不要随便喷水,如果时间来得及,也可在播种前 25 天左右用沙床催芽,不用“九二 0”浸种。 办法是,先用干净的井水将整薯浸一下,捞出后埋入湿沙中,铺沙 5 厘米,摊放薯块 20 厘米,上面和四周均盖湿沙 56 厘米,每 2 天喷水 1 次,当芽长 2 厘米时即可播种,严防湿度过大烂种。 切块播种秋薯栽培切块播种要掌握好播种期,处理好切块,精心操作,也能取得较好的收成。
2、,马铃薯的根系只能扎在坚硬的犁底层上。 根系扎不深,影响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在坚硬板结的土壤中也影响了薯块的正常膨大,产量自然不高。 防止的方法是:秋作种薯应尽量用脱毒的阳畦薯。 如用春作生产薯,应在田间挑选生长健壮、无病毒症状的植株做种用。 栽培地应深耕,或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播种前喷施,促进深层的土壤疏松通透,打破板结。 二、青头现象严重由于疏松的土层太薄,培土后的垄不可能很宽厚。
2、马铃薯的根系只能扎在坚硬的犁底层上。 根系扎不深,影响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在坚硬板结的土壤中也影响了薯块的正常膨大,产量自然不高。 防止的方法是:秋作种薯应尽量用脱毒的阳畦薯。 如用春作生产薯,应在田间挑选生长健壮、无病毒症状的植株做种用。 栽培地应深耕,或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播种前喷施,促进深层的土壤疏松通透,打破板结。 二、青头现象严重由于疏松的土层太薄,培土后的垄不可能很宽厚。
2、薯,用快刀沿顶芽向下纵切成 34 块(每 500 克切成 2025 块),每块留芽 12 个,种薯超过 90 克以上按芽眼切块,切面要平,种薯太小(2030 克)可不切块直接用来播种。 切薯时如发现维管束有发褐色即为病薯(环腐病)。 应除去,切刀要经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随切随即将切块放入凉水中,洗去切面的淀粉浆,以利切口愈合,防止烂块。 然后放入 “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1530 分钟
2、虫兼顾,以防成虫为主。 选用阿维菌素类的 极灭乳油、福丁乳油和 90杀虫丹原粉等药剂单剂交替使用,每 67 天一次,连防 56 次,能有效控制斑潜蝇的危害。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卷曲,消耗大量养分,而且破坏叶片光合作用,还能传播病毒,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特别大。 春季马铃薯生长期,气候干燥,利于蚜虫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 联苯菊酯乳油或 10的毗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