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on watch TV get some money We have a special family dinner. We eat dumplings. wear new clothes Spr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hang lanterns eat yuanxiao do dragon dances I love this festival. We
牙山现状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日军攻上棋盘陀以后,指挥官下令全体日军立定敬礼,向宁死不降的狼牙山五壮士致敬。 马宝玉( 1920—1941年) 蔚县下元皂村人, 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 1941年 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 4名战士(时任班长)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
重点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学 习 目 标 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重、难点预测 重点: 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 了解 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时间 预 设 导学( 2) 独 学( 10) 互学( 15) 评学( 10) 拓展 ( 1)整理( 1) 学习过程 师生 笔记 一、导学( 2 分钟)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段落。 ( 3 分) 我写得一篇作文《祖国在我 心中》在作文竟赛中获奖了。 晚上,我激动的心情翻开了日记本,发奖时的情景就像放 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记得当时老师亲热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励, 争取更好的成就。 二、积累与阅读。 (30 分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5 分) (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他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分别采用了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 ②“ 15 年啊,绿化了的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答。 ( 2)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生、师生讨论。 (“高声对全世界说”是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内心强烈感情的表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在同世界各国相比;“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用“每个”意在强调“我”所看见的“一夜的工作”只是周总理无数个夜晚工作的缩影;作者从周 总理一夜的工作想到了他每个夜晚的工作,周总理不辞劳苦
)表示。 二、 用圆规画圆 58页,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画在下面的空白处),然后组内交流画法。 第一步:先点个点,把有 ( )的一只脚固定在这一点上作为( ); 第二步:张开圆规两脚,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 ); 第三步:让装有( )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第四步:用字母标示出( )、( )和( )。 温馨提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 )和( )决定
,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 3 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 ( 5)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 1/3 底面积 高,字母公式:V= 1/3Sh 教学练习四第 3 题 ( 1)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五 、句子转换和仿写。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 二、阅读。 (一)山雨 来得突然 —— 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
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任何一类新 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