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
混合型晶体 晶体与 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 说明: –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 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 生长速率适当。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能 自发 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 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 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在宏观上 ,晶体有别于橡胶、玻璃、琥珀
期,即 AB AB 堆积方式,形成六方紧密堆积。 配位数 12。 ( 同层 6, 上下层各 3 ) ,空间利用率为 74% 下图是此种六方 紧密堆积的前视图 A B A B A 1 2 3 4 5 6 第三层的 另一种 排列方式, 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 2, 4, 6 位 , 不同于 AB 两层的位置, 这是 C 层。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2 a 课 堂 练 习 题 结束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知识归纳 主目录 原子晶体 12 课 堂 练 习 题 • 在氯化钠晶体中,若钠离子与周围最近的氯离子距离为a,那么每个钠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钠离子有 个,其距离为。 2 a 结束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知识归纳 主目录 原子晶体 课 堂 练 习 题 •金刚石晶体的网状结构中,碳原子通过 键形成许多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碳原子环含有 碳原子。
① 较低的熔沸点 ② 较小的硬度 ③ 在熔融和固态时都不导电 ④溶解性,不同的分子晶体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 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 于极性溶质 决定因素:构成晶体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a、 定义: 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分子间力要比化学键弱得多 b、 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因素: 相对分子质量 c、
• 石墨的熔沸点为什很高。 石墨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是范德华力结合,容易滑动,所以石墨很软,硬度小。 石墨各层均为平面网状结构,碳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共价键,故熔沸点很高。 所以,石墨称为混合型晶体。 原 子 晶 体 定义: 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 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如:金刚石是以碳碳单键结合而成的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 键角: 109176。 28′ 键长 : 1010m 性质:
Go to 3D 干冰晶体结构示意图(点击后自动播放) CO2 分子 Na+ Cl 干冰晶体结构分析图 CO2 分子 中心 干冰晶体结构分析图 CO2 分子 金刚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C原子 正四面体结构单元 硅晶体结构示意图 Si原子 正四面体结构单元 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示意图 Si原子 结构单元 O原子 石墨晶体结构示意图 C原子 正六边形结构单元 石墨晶体中的邻层交错现象 第 n层 第 n+2层
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 ② 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 (凝华 ). ③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 确的是 SiO2一定是晶体 方法是 C D 下列不属于晶体的特点是( ) D。 如蓝晶石( 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 1∕104。 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是:(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
:留下约 ,其余粗产品和水按照质量比 2: 1混合,溶解、加热浓缩、再冷却结晶、过滤得到较高纯度的硝酸钾晶体。 考虑:设计实验证明重结晶后 KNO3晶体纯度提高。 KNO3+ 2ml水 KNO3+ 2ml水 无白色 AgCl↓ 有白色 AgCl↓ 2滴 AgNO3 2滴 AgNO3 制备 KNO3粗品 实验方案整合 趁热过滤,回收 NaCl晶体得 KNO3饱和溶液 (含 NaCl溶液 )
格 ,单环 )的 总数之比 . 晶格 : 顶点占 1/8 棱心占 1/4 面心占 1/2 体心占 1 例 3: 例 4 方法一:计算晶胞中 铜原子个数 =8*1/8 + 8*1/4 = 3 方法二:设 Y = Ba,两 种微粒为一种位置(即 晶格的体心),则可以 计算一个晶格中铜原子 与体心原子的个数比为 8*1/8 : 1 = 1:1,选项中 Y 和 Cu之和为 3,则 Cu原子 个数也为 3
由一种或几种对称元素按照组合程序及其规律进行合理组合的形式存在。 (1)晶体多面体外形是有限图形,故对称元素组合时必通过质心,即通过一个公共点。 (2)任何对称元素组合的结果不允许产生与点阵结构不相容的对称元素,如 …。 对于宏观对称元素而言,这些元素组合时必受以下两条的限制: 组合程序: 组合时先进行对称轴与对称轴的组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称轴与对称面的组合,最后为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