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度。 二、症状识别该病在叶上初生时呈油浸状淡绿色小斑点,再扩大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后又变为灰白色,易穿孔破裂,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处有白色菌脓;瓜条染病时,初生水浸状暗绿色小病斑,扩展后病斑可互相连接,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湿度大时,患病部位有白色菌脓;茎蔓上的病斑与瓜条上的病斑类似。 黄瓜霜霉病在叶面也发生多角形黄褐色病斑,若两种病害不易区别时,可采摘12 片病叶,用清水洗净
2、15 度,注意不要突长苗期。 不要过长,正常情况下以 25为宜,以达到短苓壮苗。 定植定植的栽培方式以高畦地膜复盖,采用膜下暗灌,防止放大水,施足底肥。 亩保苗 3500 株左右,白天30 度左右、超过 32 度时要放顶风降温,夜间 18 度左右,地温在 15 度以上,以利根系伸展发达,高温促进缓苗,缓苗后至,瓜采收前白天 2530 度,夜间13昼夜温差以 10为宜,注意五节以下雌花全部打掉
2、超过 30通风降温,夜间 1214。 定植前 34 天逐渐降温炼苗,夜间可降到 10左右,提高抗逆性。 整地做畦:定植前精细整地,全面深翻 25 厘米以上,然后做畦。 、高 1315 厘米,做成龟背形畦面。 结合整地做畦,分层施足底肥,第一层“犁底肥”于翻地前施入,亩施优质腐熟堆厩肥 2500 公斤,草木灰120150 公斤。 第二层“畦底肥”于做畦前施入,亩施堆厩肥 15002000 公斤
2、力差引起的化瓜可通过人工授粉、在温室内放养蜜蜂等措施,刺激子房膨大,降低化瓜率,通常可使化瓜率下降 70%左右。 增强光照。 只要室外气温不低于即使阴天,也应在中午前后短期揭帘,使植株接受散射光。 有条件时,可安装农用红外灯补光增温。 叶面喷肥与激素处理。 用 l%磷酸二氢钾加 萄糖加 素,克/升的保瓜灵、强力增瓜保喷洒叶面,也很有效。 另外,也可用 1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喷花
2、病害,病菌在土壤、架材或种子上越冬。 借雨水、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随种子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发病适温 1825,相对湿度 85%以上。 雨水多,湿度大,种子带菌,连作地、低洼地、平畦栽培地,种植过密,保护地不放风或通风不良,施用带菌有机肥,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等,发病重。 三、非瓜类蔬菜轮作 23 年,或嫁接栽培。 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肥沃地种植,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2、功能叶凋萎干枯,叶片制造的养分难以满足结瓜需要,化瓜不可避免;或追肥不当引起氨害等,也会伤及叶片,引起化瓜。 季温度低、阴天多,往往浇水少,造成土壤干旱缺水,水分供应不足会引起化瓜;灌水过多,土壤水分过大,根部通气性差,土壤温度又低,根系吸收功能严重受阻,也会引起化瓜,而且还会出现大肚、尖嘴等畸形瓜。 照不足。 冬季气温和土壤温度都偏低,尤其是寒流侵袭,骤然降温,温度条件不适宜,黄瓜结瓜停滞
2、早揭晚盖增加棚内光照,同时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并通过结合整蔓使生长点平向生长来调节长势。 越冬黄瓜在生产中极易出现生长衰弱现象。 如开花节位距离生长点小于 40 厘米,采瓜部位距顶端近则为老化株型。 是由于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或虽有养分供应但植株根系不能正常吸收而造成的结瓜疲劳现象,是植株长势衰弱的一种表现。 严重时开花节位到达瓜蔓顶端,出现花打顶,这说明植株营养极度衰弱,在土壤过湿、过干、低温
2、四叶一心),不宜太长(早春大棚生产应特别注意)。 子叶展平后温控为:前半夜 16育最宜温度,最关键)。 白天 28)。 水则给水(心叶呈深绿色即为缺水),不要使其生产受到抑制。 利根瓜生产,提早上市。 总之育苗期管理一定要区别于“长春密刺”。 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 保苗 3000,在地温稳定在12 度以上,晴天大水定植。 施基肥 5000 公斤以上,结瓜后每摘二套瓜亩追施化肥 10斤。
2、要特征特性:属早熟品种,生育期 160d 左右,较山东密剌( 14d,第一雌花节位 24 节,瓜膨大速度快,早期产量高;生长势强,株高 粗 茎节间短,平均节长 56深绿色、心脏形,分枝少;主侧蔓均可结瓜;瓜条为圆柱形,长 3033径 5短,皮绿白色,果皮较光滑,浅棱剌少,无剌瘤,单果重 300g,瓜肉浅绿色,肉厚,心室小,口感好,质脆,商品性好,耐寒性、耐病性强。 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育苗
2、季节,生产的风险较小。 而且这两茬中间还有近 1 个月的时间,可以在秋冬茬黄瓜拉秧前套播一茬叶菜,因而效益也比较高。 效益好的年份,每亩日光温室收益在 元以上;效益差的年份也在 1 万元左右。 秋冬茬黄瓜栽培的目的在于延长供应期,此时秋延后大拱期黄瓜即将结束,而越冬日光温室黄瓜还没有开始供应,可解决深秋、初冬黄瓜淡季的问题。 秋冬茬黄瓜一般在 8 月下旬播种,直播或育苗均可,9 月中下旬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