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的季节,生产的风险较小。 而且这两茬中间还有近 1 个月的时间,可以在秋冬茬黄瓜拉秧前套播一茬叶菜,因而效益也比较高。 效益好的年份,每亩日光温室收益在 元以上;效益差的年份也在 1 万元左右。 秋冬茬黄瓜栽培的目的在于延长供应期,此时秋延后大拱期黄瓜即将结束,而越冬日光温室黄瓜还没有开始供应,可解决深秋、初冬黄瓜淡季的问题。 秋冬茬黄瓜一般在 8 月下旬播种,直播或育苗均可,9
2、温回升迅速,不浇缓苗水,初花期易干旱缺水,且难于管理。 因为初花期浇水,无论大水小水,都会造成茎叶徒长,所以缓苗水应慎重对待。 不扣地膜的,浇缓苗水后应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及保墒。 还要适当降低气温,特别是夜温,以减少呼吸消耗,防止徒长。 一般掌握气温白天 2530、夜间 1513,不低于 10。 若中午气温超过 30,由顶部放风,若无寒流可逐渐撒下小拱棚。 缓苗后,若秧苗长势差且黄弱
2、膜后追肥较为困难,因此应增施底肥,减少追肥次数。 根据菜田土壤的实际肥力,因地制宜,一般中等肥力菜田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 4000 公斤左右作底肥。 3、平整作畦:畦宽 90140 厘米、沟宽 30 厘米、畦高 2025 厘米,要求畦面平整,无大的土块,使膜能紧贴畦面,防止透气、漏风。 4、除草与土壤消毒:覆膜后,田间除草较困难,故在整地后应及时使用除草剂,一般亩用 20克无踪 200250
2、002000 倍液等防治。 上述药剂交替使用,连喷 23 次。 二、防治虫害:由于纱网的保护作用,黄瓜育种田发生的害虫主要是一些小虫体害虫,如蚜虫、白粉虱、螨类及潜叶蝇等。 发现蚜虫初期,用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30005000 倍液或 王星乳油 3000 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 6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上述药剂交替使用,间隔 710 天,连喷 2 次。 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2、量稳定,一般亩产 5500 公斤。 栽培要点如下:一、播期。 冬暖式大棚栽培 9 月次年 2 月,普通大棚栽培 12 月次年 1 月下旬,地膜覆盖栽培 1 月下旬2 月。 亩用种 150 克,播前用 55温水消毒 15 分钟待水温降低后浸种 810 小时,再进行营养钵育苗。 二、培育壮苗。 冬季育苗用双层覆盖,如遇严寒采取保温和加温措施。 秋播的瓜苗 2 叶 1 心时,喷 150200
2、绿色黄斑;真叶感病,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特别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到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导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间呈大片黄枯现象。 发病条件: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的孢子囊在温度 1520 度时,空气相对湿度 83%以上时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生的孢子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并且持续 3
2、收后,亩施人畜粪 2500 公斤,腐熟饼肥 100 公斤,惠满丰颗粒肥 50公斤,将土肥充分拌和。 田间每 100米做双行高垄,两垄中间开沟。 田四周开挖好围沟,开好出水口,然后在垄上覆盖黑色地膜(有防雨、保墒和除草作用)。 适时移栽:苗龄 25 天左右,有 3时移栽,苗栽 3500。 第二茬黄瓜套栽在前茬黄瓜根旁。 幼苗 3 叶和 6 叶期各喷施一次每公斤水中加 150克乙烯利,增加雌花数
2、线;或从子叶开始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干枯脱落,直至只剩下顶部少数新生小叶(生理性枯干)等,上述症状多由低地温引发的。 (2)植株生长缓慢,子叶小,叶缘下卷呈反转匙形这往往是由低气温引起的。 短期过低的气温造成冻害时,可能出现子叶变白枯干的现象。 (3)揭苫后苗子打蔫,回苫后很快恢复这往往是在连阴骤晴或雪后骤晴时发生。 由于连阴天土壤热量散失过多,地温低或引起寒根沤根,或引起植株体生理活动紊乱
2、的附着力可以加入 5001000 倍的洗衣粉,可以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同时可以兼防菌核病。 二是在病害发生后可以喷施施佳乐、扑海因、向农二号等药剂进行防治,用药时注意合理轮换。 使用,以减小病菌对药剂的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三是使用烟剂熏棚,可以使用速克灵、菌核净熏棚,注意使用剂量,及时放风,防止药害产生。 二、菌核病菌核病从瓜头顶部侵入,初呈水浸状,并迅速软腐,同时产生颗粒状胶状物
2、果实引致果腐;而枯萎病不侵染果实,内部维管束变褐。 黄瓜枯萎病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侵染所致,该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自然条件下不侵染西瓜、瓠瓜、南瓜、丝瓜。 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肥料中越冬。 条件适宜时形成初侵染,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浇水、雨水和土壤传播,从根茎部伤口侵入,并进行再侵染。 通常地下部当年很少再侵染。 发病适宜土温为 20低于 15或高于 35病害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