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
1、1光纤通信的复用技术的研究摘 要 在光纤通信中,复用技术被认为是扩展现存光纤网络工程容量的主要手段。 复用技术主要包括时分复用 术、空分复用 术、波分复用术和频分复用 术。 但是,因为 般认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可以认为波分复用是粗分,而频分复用是细分,从而把两者归入一类。 关键词 波分复用( 空分复用( 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by of In it is is to to to to
据接入用户数增加而逐步扩容。 典型基于 AON的 FTTH网络结构 ,从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至小区机房沿用目前已有的低芯数光缆 ,在小区机房放置交换系统 ,从小区机房至用户端采用点对点 (P2P)组网方式 ,接入设备和配线架统一放置小区机房 ,整个网络采用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以太网协议 ,在目前全球 500 万线的 FTTH 用户中 ,95%以上采用有源交换的 P2P 技术。 其突出优势有 :
责任,多了经验,也收获了幸福。 从脚步迈入二中这所学校大门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了,我现在是一个老师,我要以老师的身份来完成这半年的实习生涯。 另外在这里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学校完全把我们这些顶岗实习生看成正式老师 ,无论哪一方面都更正式老师一样 ,没有区别。 这对我们这些实习生来说实在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的机会。 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们配有指导老师。
随后,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 1988 年建成。 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 1989 年建成。 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1966~ 1976 年 ),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 第二阶段 (1976~
定的功率检测范围,当入射功率太强时,光电流和光功率将不成正比,从而产生非线性失真。 PIN 光电二极管有非常宽的线性工作区,当入射光功率低于 mW 量级时,器件不会发生饱和。 无光照时, PIN 作为一种 PN 结器件,在反向偏压下也有反向电流流过,这一电流称为PIN 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 它主要由 PN 结内热效应产生的电子一空穴对形成。 当偏置电压增大时,暗电流增大。 当反偏压增大到一定值时
殊性质使中继过程简化为一个绝热放大过程,大大降低了中继设备的数量以及成本。 近几年来,人们对光孤子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光孤子的波分复用应用,准孤子理论。 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的难题,比如:延长放大间距,减少放大器数量,降低成本仍是光孤子通信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我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
光纤特性主要测试项目为光纤线路衰减。 光纤衰减测量仪器应使用光时域反射计 (OTDR)或光源、光功率计。 测试时 每根光纤应进行双向测量,测试值应取双向测量的平均值。 光纤线路衰减的测 试值应在工程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每次测试结果均应与工 程竣工验收测试及上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发现异常,则应进一步分析查 找原因。 光端机主要性能 光器件偏流应符合设备出厂测试要求。
于电路设计的系统或以开发所需的软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输入到 EDA 工具的过程。 经常使用的方式 有 HDL、原理流程图等。 示意图是描述的最直接的方式,可编程芯片开发更广泛的适用于早期应用,将各个器件从元器件库中调出来,绘制原理图。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于仿真,但是实现效率极低,难以维护和重用,不利于模块结构。 但它的主要缺点是不便于携带,升级后的芯片,所有原理图需要做一些改变。 目前,实际的
纤的设计思路是在 1550窗叛工作波长区具有合适的较低色散,可以丌需要色散的补偿来支持长距离的传输 [4]。 5 6 第二章 光纤通信中的线路编码 光纤通信系统中,从输出端输出来的都是双极性码。 然而光源是丌可以发射出负的光脉冲的,所以码型的变换在这种情冴下是非常重要的。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无光脉冲”表示“ 0”码,“有光脉冲”表示“ 1”码,它采用的都是二电平码,这种码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响。 将OFDM 技术引入到光通信中,使高速的数据信号能够在大色散信道中远距离传输的技术,即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OFDM )。 OFDM 通信系统系统有如下优点 : (1)频谱效率高。 当采用传输的子载波个数较多时,并忽略循环前缀所造成的损失, OFDM 通信系统可以达到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所限制的传输极限频谱效率。 (2)运算效率高。 OFDM 调制采用了非常高效的快速傅里叶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