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应: • ( 1)分子内脱水 • H H • | | • H— C — C— H • | | • H O H 1700C CH2=CH2↑ + H2O 乙烯 消去反应 乙醇的脱水反应: • ( 2)分子间脱水 取代反应 H H | | H— O— C — C — H | | H H H H | | H— C — C — OH + | | H H 1400C C2H5— O— C2H5 + H2O
否有白色沉淀。 为什么。 若分别再滴入 氯水或稀氨水,是否有沉淀。 为什么。 思考: ①往 BaCl2溶液中通入 SO2有何现象。 无明显现象 SO2+ Cl2+ 2H2O = 2HCl+ H2SO4 H2SO4+ BaCl2 = BaSO4↓ + 2HCl 产生白色沉淀 ② 往 BaCl2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然后通入SO2气体,再加入 HCl SO2和 O2需在一定温度和催化
H2O、 H2S { { 经 验 规 律 对于 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 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如 BF CO2等为非极性分子; NHH2O、 SO2等为极性分子。 练习: 1. 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H2O B. Cl2 C. NH3 D. CCl4 ,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 → 弱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弱 → 强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金属的活 动性顺序 K C a Na M g A l Z n F e S n P b ( H ) Cu H g A g P t Au 实例 2 Na Cl= = = = =通电2 Na+ Cl 2 ↑ Fe 2 O 3 +3 CO
防止环己烯挥发 (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 _____层 (填上或下 ),分液后用 ______ (填入编号 )洗涤。 a. KMnO4溶液 b.稀 H2SO4 c. 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 ____口进入。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 _______左右
,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 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 演示:铅的分子力 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分子间存在
烧 , 冷却后 , 称残留固体的质量 ( 简称为 “ 称量法 ” )。 …… 若采用方案一,则测量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可用哪些装置。 量气法 思考 其中甲和乙哪个较好。 为什么。 方案一:取一定质量沉淀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例:某学生实验兴趣小组 , 根据方案一拟用下图装置完成该实验 ( 本实验使用稀硫酸 )。 A B C 讨论 本实验广口瓶中盛放的是什么液体。 为什么。
平衡 逆 ——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 变。 t(s) ﹍﹍﹍ 2NO2 N2O4 + 放热 V’逆 t1 ﹍﹍﹍ ( T↗ ) ﹍﹍﹍ t2 v’正 = v’逆 旧平衡 0 t0 ﹍﹍﹍ v(mol/) v正 = v逆 化学平衡 v正 = v逆 条件变 ( T、 P、 c) 平衡破坏 v正 = v逆 新条件 新化学平衡 v’正 = v’逆 V’正 化学平衡的移动 ⑴
2)氧气和臭氧都具有强氧化性, 臭氧的氧化性更强。 一 、同素异形现象 (1)C+ O2 ==CO2 点燃 (3)4P+ 5 O2 == 2P2O5 点燃 同素异形体之间转化 (金刚石)石墨 C )(( 1 ) C 一、同素异形现象 (2) 3 O2 ==2 O3 放电 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吗 ? [讨论 ] 动手并思考 : 制作 C4H10可能的结构模型 正丁烷 异丁烷 C C
氯气时要十分注意安全. 二、氯离子 (Cl)的检验 实验步骤: ① 在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稀盐酸、NaCl溶液、 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 ② 分别滴入 5滴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③ 再分别滴入 2mL稀硝酸,观察现象。 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加入AgNO3溶液后 加入 稀硝酸后 稀盐酸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