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A. Na和 O2 B. NaOH溶液和 AlCl3溶液 C. Fe和 Cl2 D. NaOH溶液和 CO2 15. 根据反应式:( 1) 2Fe3++2I- =2Fe2++I2, (2)Br2+2Fe2+=2Br- +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r- 、 Fe2+、 I- B. I- 、 Fe2+、 Br- C. Br- 、 I- 、 Fe2+ D. Fe2+、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1.选用下图所 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 (内含物质 )组装成实验装置 ,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甲 乙 丙 丁 戊 高一化学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高一化学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氧化成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 ,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A→ C→ D→ F→ E→ B B. 丁中溶液褪色
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1短周期 元素 A、 B、 C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10, A 与 C同主族,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ABC B. A的氢化物稳定性小于 C的 氢化物稳定性 C.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D. 高温下,
H+、 Na+、 Fe2+、 MnO4 C. K+、 Ca2+、 Cl、 NO3 D. K+、 NH4+、 OH、 SO42 13.某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 NO O2和该金属的氧化物。 已知 NO2和 O2的分子个数比为 4:1,则在分解过程中该金属的化合价将 ( )。 A. 无法确定 B. 升高 C. 不变 D. 降低 14. 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 FeSO4,当加入 50mL L-
2(g)===2NH3(g) ΔH=-92 kJ/mol,则N≡N的键能是 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 2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 >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 I2( g)+ H2( g) =2HI( g), △H 1; I2(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28. ( 8分) 用质量分数为 36. 5%的浓盐酸(密度为 1. 16g/cm3)配制成 1mol/L的稀盐酸220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2)经计算,在量取浓盐酸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 (填序号)。 A. 5mL B. 10mL C. 25mL D. 50mL (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
] 甲 乙 1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1有一瓶 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 某同学用此溶 液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对此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Na2SO3已部分氧化 B.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
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 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 1) 加入电解质 :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 使 胶粒 间的排斥 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 10- 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 Al3+> Fe3+> H+> Mg2+>
S( ) A. 是 氧化剂 B. 是 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15.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 NH3,另一个盛有 N H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分子数 C.质量 D.密度 16.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 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钠溶液与 稀硫酸 的反应 : 2OH— + 2H+ =
0 g 样品,溶解,在 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00 molL - 1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mL。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需用溶液润洗的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 CaCl2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