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⑷ 氯气在反应中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 ① 是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 ② 是氯水的酸性( H+ )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 假 设其中一种是正确的。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由实验现象,对以上的推测作出判断。 ⑴ 要使用的实验用品: ⑵ 要进行的实验操作: ⑶ 实验现象和结论:。 ,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
l)— Q1KJ 室温下,若将 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出 Q2KJ,则 Q1和 Q2的关系„„ ( ) A、 Q1 Q2 B、 Q1= Q2 C、 Q1 Q2 D、无法确定 19.质量分数为 80%的硫酸溶液跟 2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等质量 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y ,则 x、 y关系正确的是 „„„„„( ) A. x大于 50% y 等于
B. Fe3+ 和 Fe2+ C. Cu2+ 和 Fe2+ D. Cu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溶有的离子是 ( ) A.一定溶有 CO32 B.一定溶有 Ag+ C.一定溶有 SO42 D.可能有 SO42也可能有 Ag+ 2下列 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 + H+ = CO2↑ + H2O
合气体由 N2和 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则混合气体中 N2 和 CH4 的体积比为 A. 1:1 B. 1:4 C. 4:1 D. 1:2 23.用固体 NaOH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 样品中含有少量 Na2O 杂质 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24. 铁的某种氯化物
2A(g) 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 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温 B. 减压 C. 减少 E的浓度 ,前者 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相同温度下,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分别与 pH 值相同的硫酸和盐酸反应 B. A + B 500oC C; D + E 100oC F C.相同温度下,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锌粒和铁粉 D. G + H → W
素 X、 Y、 Z、 W、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第三周期中 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X Y Z W Q 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B.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 W> Q> Z> 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Q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 X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g)===B(g)+
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5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回答: (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选填代号) A.试管中镁片逐渐溶解 B.试管中产生无色气泡 C.烧杯外壁变冷 D.烧杯底部析出少量白色固体 ( 2)试管中发生的 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选填 “ 氧化还原反应 ” 或 “ 非氧化还原反应 ” )。 (
标准状况下, L O2含有 n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A. n/8 1 2 molX2和 2 molY2正好化合生成 4molZ,则 Z的化学式为( ) A. XY B. X3Y2 C. X2Y3 D. XY3 1 若某氖原子的质量是 a g , 12C的原子质量是 b g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氖原子的 相对 原子 质 量是 12 a /
A.电泳 B.电解 C.凝聚 D.渗析 1 氧化还原反应的 本 质是 ( ) A. 氧元素的得与失 B. 化合价的升降 C.电子的 转移 D.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1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乳浊液 B.溶液 C.胶体 D.悬浊液 1 标准状态下 ,2molN2的 体 积是 1 下列溶液中与 50 mL
.断裂 X和 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高于形成 M和 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B. X和 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和 N的总 能量 C. Y的能量一定高于 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考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反应 X+Y=M+N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