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留 3 叶法取有 67 节的薯秧,栽植时只留顶部 3 片展开叶,其余部分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入土的部分盖严封平。 2、埋头法沙土地吸热快,温度高,栽植薯秧时把露出地面的苗尖和叶片用土掩盖,埋土厚度在 3 厘米以上,23 天薯秧扎根后扒去覆盖土,露出叶片。 3、蘸泥法栽植前用水和泥土搅成泥浆,将薯秧基部蘸上泥后趁湿栽种。 4、催根法栽植前 710 天剪下薯苗,捆成小把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甘薯加工精糊的方法甘薯加工精糊的方法糊精是淀粉分解为单糖时的中间产物,制造工艺简单,产品销路广,适合中小型规模生产。 糊精用途广,在制药工业中主要作为药片的填充剂,还可制成纱布、纸箱、纸盒的粘合剂。 由于糊精为制单糖时的中间产物,因而制造时的条件不同,产品性状也不同。 1、糊精的制备方法:焙烘法:将粗薯淀粉搅拌均匀,在 100氏度时焙烤,即可得到无色的焙制糊精。
1、海县天场乡唐广和 1 月 9 日来电话说,他去年种植了 4 亩地甘薯,接近收获时发现很多薯块严重腐烂。 腐烂薯大多表皮完好,而薯块内部有的干掉,有的湿腐、有臭味,结这些薯块的植株地上部长得还可以。 全田发生腐烂的薯占30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据了解,当地这种现象发生较普遍,一般一块地种 3 年甘薯后就会有较多的腐烂薯,种 4后能造成减产 50%。 这种田与棉花、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 3
1、心病”、“空心病”、“空梆子”,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 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苗和薯蔓,还可以在窖藏期引起烂窖,育苗时导致烂床,一般对薯蔓伸长和薯块发育无明显影响。 病薯症状分为糠心型和裂皮型。 1、糠心型。 由薯苗和种薯带病,由薯块顶部发病逐渐向下部或四周发展,先是块根纵剖面内部呈棉絮状白色糠道,后期形成褐色糠道,群众称“糠心”、“糠瓤”。 这种薯块内部虽已毁坏,但外表无变化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甘薯金丝条的制作甘薯也称山芋、红芋、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番薯等。 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蔓生性草本植物,在热带终年常绿,为多年生。 甘薯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很强,抗旱、耐瘠、耐碱、要求土壤条件不严,虫危害后恢复再生能力强,在土质差,施肥水平低的条件下,每亩能收到千斤以上的鲜薯。 甘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但在农村多作为饲料,经济价值不能很好体现
1、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 有的长得“不顺溜”,有的大头小尾,形成牛蒡根,有的出现裂缝,还有的块根发硬,里面象长了“红血丝”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 畸型的薯块是如何形成的。 要了解这一点不妨先从甘薯块根的形成说起。 从薯秧或种薯苗上长出的幼根都叫纤维根,薯块就是这些纤维根皮下的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生长、膨大形成的。 然而
1、薯是河北易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 10 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 但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 1998 年以来逐年加重,上,贮藏期病块率达 10%左右,最高的达 90%以上。 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出售。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为害甘薯地下薯块,病斑仅限于皮层
薯基肥的施用技术甘薯是高产作物,生长期较长,需肥较多,前中期少,中后期多。 施足基肥可使甘薯在整个生长期都有源源不断的养分供应,可使甘薯稳生稳长。 由于基肥前期分解缓慢,但又必须使茎叶迅速生长,因此要适当追施速效氮肥;中后期薯块迅速膨大,虽然有充足的基肥可满足需要,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仍需增施壮薯肥,以复合肥为主,适当多施钾肥。 广东甘薯基肥主要是各种有机肥料,如猪牛栏肥、各种绿肥、作物蒿秆
1、薯褐斑病,也称角斑病。 病原菌学名主作物甘薯、蕹菜、牵牛花等。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发病,初时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展,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多呈角状,也有不规则形。 病斑初时黄绿色,后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中间淡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淡灰色稀疏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致使叶片黄枯脱落。 致病菌为甘薯褐斑病菌。 病菌分生孢子梗由气孔成束生出,淡褐色,顶生分生孢子。
号的栽培技术 广紫薯 1号(广薯 95薯 88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薯新品种,于 2005年 3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秋薯全生育期 110130 天。 顶叶色缘紫,叶形浅复,叶脉紫色,茎绿带紫色,株形半直立,薯块紫红皮,紫花色肉,薯形纺锤较美观,耐贮性好,萌芽性好。 干物率 食味 粉率 维生素 抗薯瘟病。 适宜我省水、旱地夏秋季种植。 0022003 年参加省优质组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