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星室木虱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橄榄主要害虫,其为害频率和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2 毫米,黄色。 触角黑色与淡黄相间,末端 2 叉。 前胸有两条深黄色纹,中胸背有深黄色纹 4 条;翅膜质、透明,前翅在黄褐色的翅脉上布有 10 个黑色斑点;腹部两侧黑褐色。 若虫黄色,体周缘有细毛。 卵鲜黄色,芒果形。 二、生活习性成虫与若虫均能为害新梢嫩叶。 1 年发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担福建省科委下达的橄榄研究课题。 经过几年的系列试验,采用先在山地种植砧木,然后嫁接的新技术,建立了?立方米橄榄良种生产基地,使种植成活率由一般的提高到,嫁接成活率由提高到,良种普及率。 实现种后年挂果,年投产的良好效果。 一、砧木培育、用半年生营养袋苗造林营养袋育苗:营养袋选用厘米厘米的聚乙烯薄膜袋,每袋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公斤,月份每袋播种子一粒。 一个月后苗芽开始出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别名青果,以其独特的营养滋补及医疗价值,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特产稀果。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长江防护林工程的全线展开,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橄榄苗木供不应求。 橄榄苗木主根发达,须根少,树液中单宁含量高,繁育成苗率低,移栽时的成活率极差。 为此,我所多年来开展橄榄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攻关,从根本上解决了点播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年生、离地面 10茎粗 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橄榄实生小苗,接穗应从结果性能好、丰产、果大、质优、大小年结果不明显的成年母树上采集。 选取粗细适中、红褐色或暗褐色、芽眼饱满的 1 年生结果枝为接穗,及时去叶,每 2030 枝捆成一束,标明品种、采集地点和时间,然后用湿纱布包好,外套薄膜袋备用。 短期贮藏时可把接穗套以薄膜,包在湿麻袋中,每天检查 1 次;若要长期贮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一)采收橄榄的采收期因地区、品种和用途而不同。 供加工凉果、蜜饯的可在 78 月采收青果,有早于秋梢抽发生长,但早采果皮易皱,不耐贮藏,产量受一定影响。 作鲜食的,要待果实充分成熟、着色良好才采收,品质优良,也耐贮藏。 在潮汕地区,早熟品种约于中秋节前后采收,迟熟品种以供应春节鲜食为主,尽量迟至 1011 月采收,结合保鲜贮藏,供春节及以后应市。 个别品种如凤湖榄、一月本等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又名青果,是橄榄科常绿乔木。 树高 10 至 20 米,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之有香气,枝皮内有芳香胶粘性树脂。 夏初开花,复总状花序,白色。 核果卵圆或纺锤形,绿色,成熟时淡黄色。 橄榄原产于我国华南,栽培以两广、福建较多,浙江南部和四川次之。 橄榄果实可食用,也可作中药材,用于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喉肿痛。 在南方,橄榄树还是很好的防风树和行道树。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治过分依赖于化学农药和不合理使用农药现象,造成落花、落果、防治效果低和病虫越来越严重现象。 为此,我们提出从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橄榄抗御害虫能力;加强橄榄病虫调查监测工作;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橄榄病虫的研究等对策。 运用各种对策将病虫害所造成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1、加强抚育管理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系深生,树势旺盛,在冬季很难停止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所以成花很差,必须及时采取下列技术措施控制其生长,才能使其正常进行花芽分化,提高成花率。 一、深翻断根。 在冬季,将橄榄树冠下的表土深耕 3040 厘米,切断部分吸收根系,控制根系对水分、氮肥和生长素类物质的吸收,抑制植株生长,提高树液浓度,促进花芽分化。 二、撒施石灰。 深翻断根后,每株橄榄树施 34 公斤熟石灰粉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果实自然保鲜期很短,采摘 57 天后部分果实就发黑变质。 现介绍两种简易保鲜法。 1、塑料袋保鲜法:挑选充分成熟、无破损、无病虫害的果粒(每粒重约 5 克),装入新塑料袋中,每袋装果 20 公斤,留有一定的空间,以贮存氧气和水气,置于室温中(1017)。 经常检查,发现袋子顶部有较多水气附着时,将袋子颠倒放置;若天气转暖,袋中水珠较多时,则将袋口打开,5 分钟后才扎口。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果树,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鲜果及各种加工制品广受人们喜爱。 但是橄榄果皮薄,采后极易失水皱缩,怕干燥,又忌高温、高湿。 如果采后直接露置于空气中。 56 天后大部分果实就会发黑,20 天后烂果率约为 25%。 因此,橄榄采后及时采取适当的保鲜加工措施,有利于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一、采收橄榄的采收期因地区、品种和用途而不同。 供加工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