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2、,12 月至翌年 2 月(大棚韭菜)为严重危害期。 二、综合防用方法 1、科学施肥 不施未经堆沤腐熟的有机肥或饼肥。 施腐熟的肥料要开沟探施后覆土,防止成虫产卵。 2、清除韭蛆繁殖场所 韭蛆对葱蒜类气味较敏感,喜食腐败的东西,并在其上产卵,要及时清理菜畦里的残枝枯叶及杂草,降低幼虫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 3、晒韭根防治 在韭蛆为害盛期用竹签或木棍剔开韭根周围的土,晒根晒土,经 1
2、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 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浇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 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 在温度 25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
2、重时可使整个植株或整蔸叶子枯死,抽不出花苔或苔茎矮瘦,严重影响产量。 2、发病规律该病由萱草柄锈菌侵染所致。 该菌在黄花菜上只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 冬孢子堆群生于叶的两面,大多数在叶背,圆形或椭圆形,黄花菜锈病的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密切,黄花菜锈病始见于 5 月上中旬,天气转暧时发生,但此时发展缓慢。 病菌适温为 2428,相对湿度为 85以上。 67 月份气温增高;阴雨天较多,空气湿度大
2、絮状菌丝,最后导致叶片腐烂。 二、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播种或定植前除净落叶、杂草和根茬,用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或双效灵 200 倍液进行消毒,杀灭土壤中病菌。 2、苗期防治:一旦发现病苗应立即摘除病叶、病瓜,对蔓部发病的植株要及时拔除,带到棚室外深埋或焚烧。 铲除棚室内的杂草,消灭中间寄主。 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加强苗期管理,喷洒速克灵 10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 500
2、采取综合栽培措施,可大大减轻此病的发生。 (1)育苗时选用抗病品种(2)在“秋分”前早育苗,“秋分”后晚育苗,大力推广“春分”地膜覆盖育春苗(3)苗期用 40%的乐果和 80%敌敌畏混合液 1000 倍,加少量洗衣粉或废豆浆,增加粘着能力(下用药均同),防治蓟马和蚜虫(4)栽葱前重施底肥,拨苗分级,用乐果 1000 倍药水蘸根,壮苗定植(4)定植复活后,葱沟内铺盖麦糠 250
2、形。 3、发生规律在寒冷的地方,病菌以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 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传播。 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进行传播再侵染。 保护地日暖夜凉温差大,湿度高,易结露,适宜白粉病发生,但在干燥条件下,病菌仍能萌发,发病也很严重。 4、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 病地实行轮作;选用较抗病的丰产良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科学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加强通风
2、天平均气温到 10左右时出蛰,先在树下阔叶杂草和果树根孽取食、繁殖,然后再上树为害。 早期多集中在内膛徒长枝上,逐渐向外围扩散,6 月中旬到 7 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下雨,虫口密度迅速下降,到 9 月气温下降陆续向杂草上转移,10 月陆续越冬。 行两性生殖,不交尾产的卵孵出均为雄虫,每雌可产卵 50110 粒。 成虫开始产卵到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需 2030 天,以后世代重叠
2、旬是发生盛期,79 月危害最重。 冬季主要在温室内越冬。 茶黄螨为两性繁殖,也可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成活率很低。 卵散产,多产于嫩叶背面或幼果凹陷处或幼芽上。 卵期 23天。 初孵幼螨不太活泼,多停留在卵壳周围取食,随着虫体长大,活动力增强,幼虫蜕皮变为若虫后便静止不动了。 二、防治措施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及田间枯枝落叶,平整土地,破坏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虫源。 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期防治,可选用
2、,由于雌成虫产卵期长,故从第二代起田间发生世代重叠现象十分明显,从月至月均可见各种虫态。 据笔者多年的调查观察,每年月上旬后气温较稳定,便有大量幼蚧孵化出来,至月中下旬出现全年第一次幼蚧发生高峰期,以后每隔多天便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幼蚧盛发高峰期。 对柑桔介壳虫的防治应采取加强农业防治、适时施用高效对口药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要合理进行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减轻为害。
2、入的,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病斑周围淡黄色。 病菌能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致使茎部和根部的维管束变黑,引起植株萎蔫,直至枯死,剖开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黑或腐烂,但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球茎黑心或干腐状,别于软腐病。 椰菜花、西兰花染病时,除叶缘形成V形病斑外,病菌沿脉向下扩展,形成不规则黄褐色大斑或较大坏死斑,病斑边缘叶组织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