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
1、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 它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 稻瘟病分布十分广泛,全球 80 余个国家均有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 40%50%。 90 年代以采,我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 380 万公顷以上,每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 1 病原菌的特性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为 837,适宜温度为 2628。
1、响水稻生产的因素很多,与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等因素相比,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不仅有其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往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农作物的区域化种植,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种植,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水稻生产的农田生态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有害生物种群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重大病虫再度猖獗
1、,我县高档优质稻品种种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上年的 8 万亩上升到12 万亩,平均单产在 430 公斤,为农民直接增收达 1800 多万元。 是县委、县政府、县农业部门把种植高档优质稻、实行订单生产作为为农民种粮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 由于高档优质稻品种易感稻瘟病,要确保高档优质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无疑稻瘟病的防控技术是栽培过程中的成败关键。 我县近几年来高档优质稻生产面积
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现就其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稻瘟病:发病由老叶开始,病叶有麻斑,严重的稻株明显比正常稻株矮,防治药剂有富士一号、稻瘟灵、春雷霉素、三环唑。 2、白叶枯病:发病也是由老叶开始,病叶由叶尖、叶缘向全叶扩展、枯黄,枯死后叶片不卷,防治药剂有唯它灵。 稻纵卷叶螟主要症状幼虫将叶片卷苞,二化螟则将心叶咬断造成抽心死、防治药剂有螟捷、良臣、毒死蜱、杀虫双等
1、瘟病是黑龙江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 1020%,严重的达 4050%,个别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甚至全田出现白穗,可导致颗粒不收。 稻瘟病病原菌为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稻梨孢菌。 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 稻瘟病的病菌孢子具有随空气飘散的特性,带病稻草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用带有潜伏菌丝的种子播种,其秧苗可能发病
1、、稻瘟病的主要症状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型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和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3、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褐绿色,近圆形、椭圆型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4
、看品种用药一般粳稻、糯稻品种发病要重于籼稻、杂交稻。 因此,前者施药量相对来说要多些。 二、看天气用药病菌孢子的形成需要适温和高湿,大量降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可为孢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给水条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稻瘟病流行,这时用药要按所需最大剂量用药。 三、针对水稻生育期用药水稻稻瘟病有三个发病高峰期,即水稻分蘖盛期、拔节期、穗期,这三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差、易感病
1、状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 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1、飞虱防治 水稻在夏季应重点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 1稻瘟病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稻种应从无病田或轻病田留选。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3)加强栽培管理,保证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使水稻植株健康生长,配合水的管理,创造不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抓住关键,适时喷药保护。
、发生症状: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产生边缘黄褐色,中央灰色的梭形病斑,发生严重时,病斑密集,汇合成梭形条斑,叶片枯焦,轻者影响水稻灌浆成熟,重者不能正常抽穗结实。 二、病源寄主:主要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 三、防治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水稻生产上对稻瘟病抗性比较好的品种有半优 156、通31、通 35、通 887、吉 8945 等。 清除初次侵染源:在 5 月以前对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