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
m 设一处,桥路过渡段设一处。 孔深为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 10%处或非压缩层顶面。 具体设置位置与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技术交底明确。 2 .02 .0沉降板4 .34 .3 D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23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24 16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25 15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26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27 15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构工程岸线总长度 700m, 7泊位、 8泊位均为 350m;共需安装方形沉箱 44 个,沉箱外形尺寸为 15m(含前趾 1m) (长宽高 );沉箱基础采用 10~ 100kg 抛石基床,基床厚度为 6~ 17m,采用水下爆破夯实;沉箱内设计回填砂,并做C30 混凝土封顶;沉箱前舱位置拟现浇混凝土胸墙; 为掌握沉箱安装完成后各不同施工阶段墙身结构的变化情况,为上部 结构施工提供原始参考数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20 清华大学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9 三 .方案设计 设计依据 按照淮安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 (图号 G01(2) ) 第十二条第 (七 )点 ,并根据沉降观 测的有关文件规定 ,布置沉降观测点。 另 外 ,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 3 个永久性的基准 点 .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
直接在数据库上操作 ; 有的用 Visual Basic 等编程语言作开发平台。 但无论采用什么流程 , 最终的成果都可以导入到电子表格中 , 从而 进行处理。 毕业论文 共 31 页,第 11 页 Excel 对沉降观测的内业数据处理 对一次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 用 Excel 内置函数处理沉降数据 以下是 朝阳区 北苑路大羊坊 6 号楼的 首次观测数据 , 这是一个 12 层的建筑物
于褥垫层顶部并嵌入褥垫层内 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 封住管口 , 6 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采用水平仪按国家 二 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 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为宜,接长前后用水准仪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 测需要。 3. 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
图 2 砂垫层埋 板及接管图 图 3 粉喷桩埋板图 图 4 沉降板接管程序图 4. 2沉降观测的精度及频率 沉降观测的精度和频率与各施工阶段的沉降量有关。 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与沉降量有关,沉降量越小,观测精度越高。 一般情况下,在路堤施工期,由于大沉降量出现的频率较多,观测精度应满足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在堆、等、超载的预压期、路面施工期和运营期,由于此时的沉降量6 较小
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完成沉降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并 有针对性的对路桥过渡段差异进行重点观测。 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 ( 1)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
度而确定),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管外接头连接。 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位移边桩: 采用 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 15cm 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并在桩顶预埋Φ 20mm钢筋,顶 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 10cm。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