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
1、、稻蓟马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 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 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 扬花时稻蓟马聚集在稻花中,严重时不能结实,造成空秕粒。 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
2、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时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 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在播种前依据地力情况,确定产量总穗数,依穗数定好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好基本苗数,然后选用合理的播种量。 二是播前精细整地,整后的土地要平,力争土粒细碎。 立针苗。 播种质量差,播种量偏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造成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块颗粒过大
1、形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生产上常见的主要有:地雷菇、空心菇、大屁股菇、硬开伞和早开伞、红根、水锈斑。 地雷菇。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故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 解决办法:选取优质腐殖土,最好使用草炭土,可按比例掺入一定量的腐熟牛粪或麦糠等;在取土、晒土过程中,应予过筛
2、土传病力强。 病土距种子 10 厘米以内发病率高,距种子 30 厘米也能染病。 田间感染主要在出苗后 1 个月,3 月中旬病株显症。 大麦苗期 10 厘米表土土温高于 始发病,土温低于 不发病。 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多棱大麦发病轻,二棱大麦、早播及连作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如浙农 7 号、驻大麦 3 号、沪麦 16、雨麦 2 号。 实行 4 年以上大面积轮作
2、2 倍。 一般转接于粪草汁、杨树菇:菌丝白色,绒毛壮,较细,生长旺盛,整齐,气生菌丝少,后期有少量褐色的分泌素。 6、白灵菇:又叫阿魏蘑,菌丝白,浓密,粗壮,菌丝紧密,气生菌丝较少。 7、杏鲍菇:菌丝白色,浓密粗壮,边缘整齐,生长旺盛,气生菌丝,似平菇。 菌丝生命力特强。 8、鲍鱼菇:菌丝密,白色,较细,生长旺盛,后期有淡黑的粉孢子。 9、大球盖菇:菌丝白或淡土黄色,较细、稀,气生菌丝少
2、含水率。 空心菇。 是由于覆土层含水不足,或基料含水偏低,使菇体对维持正常生长的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 除解决覆土层含水问题外,适当的棚湿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一般可调控在 8590%的范围内,过高过低均不利。 大屁股菇。 形成的原因是棚温骤升骤降,温差幅度大,或受冷、热空气袭击,菌盖菌柄生长不平衡;或因棚湿过低,而覆土层含水适宜等原因,均可发生大屁股菇。 此外
1、薪菇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但由于发生病虫害比较多,栽培者义往往未能准确识别症状和病原,而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导致菇体受害,栽培效益欠佳。 现将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褐腐病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而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一)搞好菇棚消毒。
1、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 400 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 2000 多万亩次。 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 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 一、主要症状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 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人穗轴中。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
2、红锈藻病、茶黑腐病和茶线腐病。 根部病害已记载的有 30 种以上。 主要种类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白绢病、茶根腐病。 常致全株枯死。 成龄期根病包括红根腐病、褐根腐病、黑纹根病以及紫根腐病。 二、花和果实病害种类较少。 仅花腐病(生较普遍。 果实病害有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作物,成龄后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变幅较小,环境条件较其他作物稳定,病原微生物区系相应较为丰富
1、受到病虫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利,会使香菇栽培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轻则造成减产,重则栽培失败,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 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 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