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
1、、螨类俗称菌虱,分粉螨和蒲螨两种。 蒲螨体小,肉眼不易看到,它们多在培养料表面上集中成团;粉螨体较大,白色发亮,不成团,量多时呈粉状。 发生螨类害虫的香菇菌块,菌丝被咬食,严重时可将菌丝吃光。 菌种中发生螨虫,可用棉塞蘸 50%的敌敌畏塞上熏杀。 发菌期间出现螨虫,可用 敌敌畏喷杀,也可喷洒 25%的菊乐合酯 2000 倍液。 出菇期间有螨虫发生,可用菊乐合酯喷杀,但要在喷洒药 3
1、香菇生产的过程中,常受到病虫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利,会使香菇栽培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轻则造成减产,重则栽培失败,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 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 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
2、菇,最后变成褐色软腐状,并有褐色液体溢出,散发出恶臭气味,继而腐烂。 防治方法:出现病害后,及时拔除病菇和菌体,停止喷水,交替喷施 50%多菌灵 500 倍液、50%施保功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等。 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空气、土壤、喷水、堆肥等途径传播。 特别是使用不清洁的水喷雾,不通风或者通风过少,都容易发病。 发病时菇体上出现针眼状病斑
2、死亡。 秋末温度过高(超过 25),春菇气温回升过快,连续几天温度超过 20,适合菌丝体生长,菌丝体逐渐,恢复活性,吸收大量养分。 易导致已形成的菇蕾产生养分倒流,使小菇因养分不足而成片死亡。 病原微生物侵染和虫害,螨、跳虫、菇蚊等泛滥。 畸形菇主要原因有:覆土过厚、过干,土粒过大,对菇体产生机械压迫。 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出现柄长易开伞的畸形菇。 冬季室内燃煤加热
1、、病害有各种霉菌和流耳病1在生产过程中要全部使用洁净水;拌料时适当提高 ,可加百分之 2 至3 的生石灰。 2接种前要对接种箱或室、接种袋、菌种、接种工具、封口棉塞、消毒药品等,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毫升和高锰酸钾 5 克或用保菇王每立方米 3 至 4 克熏蒸消毒。 3培养料装袋后要及时灭菌,常压灭菌 100 摄氏度开始计算,要维持 8 至 12小时,以保证灭菌彻底。 4经常检查
1、者认为,对于木耳的病虫害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主要病害的防治。 木耳的主要病害包括各种霉菌和“流耳”。 1、在生产过程中要全部使用洁净水;拌料时,适当提高 ,加 2%3%的生石灰。 2、接种前要对接种箱(室)、接种袋、菌种、接种工具、封口棉塞、消毒药品等,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毫升和高锰酸钾 5 克或用保菇王每立方米 34 克熏蒸消毒。 3、培养料装袋后要及时灭菌
利发酵。 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两次翻堆之前不能补足水分的不但以后很难补足水分,而且还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 但很多人翻堆时不遵循上述原则,以至培养料发酵不匀,达不到翻堆的目的。 的则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粪。 这样的营养土中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容易引发多种病害,给生产带来损失。 土时添加尿素,造成氨味过重导致菌丝死亡。
湿不充分麦秸、稻草应充分浸泡,以利发酵。 浸泡不充分的麦秸、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两次翻堆之前不能补足水分的不但以后很难补足水分,而且还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翻堆不匀翻堆时应按“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 但很多人翻堆时不遵循上述原则,以致培养料发酵不匀,达不到翻堆的目的。 采土不合要求有些栽培户覆土时采用未经消毒处理的菜园土,有的则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粪。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表现为烂铃,既影响棉花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 烂铃所致的损失达总产量的 10%以上。 河南省棉田铃病常见的有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 多发生在八月中、下旬多雨年份,特别遇连日阴雨高温高湿时发病较重。 一、铃病症状铃疫病:此病多发生在棉株下部的成铃,从铃基部、铃缝或铃尖部位先发病,开始出现深青色水渍状,逐渐发展到全铃,变为青褐色,最后成为黑色油光状不规则病斑
苗叶片细长,分蘖不足,主茎和部分大蘖冬前就进入二棱期。 这类麦苗往往前旺后弱,冬季遇持续 5 小时低温会被冻伤,应适时镇压,以抑制麦苗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 镇压宜选在晴天的早晨进行,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 镇压后要及时划锄、浇冬水,同时每亩施碳酸氢铵 15 公斤。 必要时喷施 1 次 矮壮素溶液,以抑制旺长,防御冻害。 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 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