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
2、行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时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 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在播种前依据地力情况,确定产量总穗数,依穗数定好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好基本苗数,然后选用合理的播种量。 二是播前精细整地,整后的土地要平,力争土粒细碎。 立针苗。 播种质量差,播种量偏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造成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块颗粒过大
2、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根外追肥,提高烟叶抗逆能力;控制移栽密度,及时摘除底脚叶,增强通风透光。 二是用70的甲基托布津 5001000 倍液、50代森锌 600 倍液或 200 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500 倍液喷雾。 四、烟青虫。 一是坚持“治早、治小”原则,把害虫消灭在 3 龄以前(暴食期)。 二是捕杀幼虫、虫卵,检查底脚叶、叶背,发现有紫褐色虫卵时喷药杀卵,及时检查心叶、嫩叶
2、红锈藻病、茶黑腐病和茶线腐病。 根部病害已记载的有 30 种以上。 主要种类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白绢病、茶根腐病。 常致全株枯死。 成龄期根病包括红根腐病、褐根腐病、黑纹根病以及紫根腐病。 二、花和果实病害种类较少。 仅花腐病(生较普遍。 果实病害有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作物,成龄后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变幅较小,环境条件较其他作物稳定,病原微生物区系相应较为丰富
________的作用,能防止体内________,使蝗虫更好地适应 ________生活。 它的特点是:不能随虫体的 ________而________,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 ________现象。 解析: 本题是考查外骨骼的作用和特点。 节肢动物的体表都有外骨骼,具 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的作用。 又能防止水分蒸发,能使蝗虫适应陆地生活。 但是它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2、不耐高温,将培养料进行 2 次发酵,可杀灭培养料中病原菌的孢子,防止病害发生。 出菇期避开高温的诱发而致病,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下。 开始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使菇床表面干燥,将温度降至 15以下。 病区喷 1%醛溶液或喷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 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 1 小时,或用 40%甲醛消毒。 病严重时,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 好菇房内菇蚊
2、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根外追肥,提高烟叶抗逆能力;控制移栽密度,及时摘除底脚叶,增强通风透光。 二是用70的甲基托布津 5001000 倍液、50代森锌 600 倍液或 200 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500 倍液喷雾。 四、烟青虫。 一是坚持治早、治小原则,把害虫消灭在 3 龄以前(暴食期)。 二是捕杀幼虫、虫卵,检查底脚叶、叶背,发现有紫褐色虫卵时喷药杀卵,及时检查心叶、嫩叶,进行人工捕杀
1、由于发生病虫害比较多,栽培者义往往未能准确识别症状和病原,而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导致菇体受害,栽培效益欠佳。 现将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褐腐病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而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一)搞好菇棚消毒。 (二)出菇期间用水要清洁,注意通风换气。
1、薪菇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但由于发生病虫害比较多,栽培者义往往未能准确识别症状和病原,而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导致菇体受害,栽培效益欠佳。 现将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褐腐病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而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一)搞好菇棚消毒。
1、木耳绿霉病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防治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出耳后每三天喷 1 次 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 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 石灰水擦洗患处
2、红色粘液渗出,俗称“冒红油”。 虫道螺旋上升呈椭圆形,早已道内堆满褐色虫粪。 用 1 公斤煤油加 斤 80敌敌畏乳油,搅匀涂抹于虫疤处,杀列其幼虫。 三、梨茎蜂。 1 年发生一氏,雌成虫 4 月上、中旬在嫩梢的韧皮部内产卵后,用其锯齿状产卵器将产卵处的上方锯断,幼虫卵化后即蛀食危害,向下直达二年生枝条,并定居其中越冬。 冬剪时,剪除断桩,注意一定要剪到三年生枝处,集中烧毁。 四、葡萄透翘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