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
min 三、误差 误差的来源 :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注意: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 ,只能尽量的减小。 误差 :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 . 注意 : ⑶ 减小误差的办法 : ⑵ 误差 总是存在 ,不可避免的 . ⑴ 误差 不是错误 ,错误应该避免 . ① 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取 ② 使用 更精密 的测量工具 误差不是错误: 减小误差的办法: A、校准测量工具
3)适当改变变阻器滑片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它的额定电压(如 2V),分别记下 和 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4)再适当改变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它的额定电压(如 3V),分别记下 和 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5)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时的实际功率。 6)、整理实验器材。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要求 两端的电压 /V
2 发光正常 3 发光较暗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实验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实验次序 U/ V I/A 灯泡亮度 R/ Ω 1 亮 2 2 较亮 3 暗 实验记录表: 灯泡规格 :, 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组对应的电阻值,并比较不同电流下电阻是否相同。 分析与论证: 现象: 小灯泡电阻随 ___ 而变大。 原因: 小灯泡两端 ___ 越高,灯越亮
能断了或灯座与灯泡接触不良 实验过程 电路连接: 摆 连 调 检 + - S P Rx 故障 7: 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他发现灯泡变亮了, 而电压表的示数却减小了。 判断: 将电压表错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故障 8: 开关闭合 ,灯不亮 ,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 判断: 灯泡短路 实验过程 测量与计算: 摆 连 调 检 测 算 1 2 3 平均值 电压( V) 电流(
定的电阻,严格来说将它们接入电路后,对电路都要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为了减小误差,在图 21- 6甲、乙所示的电路 (未画完 )中,最好选______(选填“甲”或“乙” )。 甲 第 21讲 ┃ 电阻的测量 【 解析 】 由于实验中灯泡的电阻远小于电压表的电阻,与电流表的电阻相差不大,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比较准确,即采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第 21讲 ┃ 电阻的测量
,铅垂线和度盘的 00刻线重合 ,这时度盘的顶线 PQ在水平位置 . 转动转盘 ,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 M,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 .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二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 做一做 P26 4 驶向胜利的彼岸 怎么解 ? 所谓 “ 底部可以到达 ” ,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 . 如图 ,要测量物体 MN的高度
变化明显,但电流表的指针摆动较小,很难读出电流值。 辨析:电流表选用的量程偏大。 小灯泡的 电流一般小于 ,所以用 0~的量程即可。 反馈练习 分析下列实验现象原因 现象 3:小洋连接的实验电路,变阻器与灯泡串联,但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特别亮。 辨析: 1. 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 柱同时接入电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反馈练习 现象 4:小宇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
位: s v的国际单位: m/s ( 读作 “ 米每秒 ” ) s的国际单位: m 18km/h= m/s 50cm/s= km/h 3m/s= km/h 72km/h= m/s 算一算: 1m/s= km/h 常用单位: cm/s(厘米 /秒 )、 km/h(千米 /小时 ) 5 20 示范: 计算猎豹的速度: 已知 : s=800m t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 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1)、学生分析 P=UI 测出 U、 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 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
是 lmm;在读取测量数据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可知: 左 端对应刻度 为 右端对应刻度比 多,比 少 ,接近于 cm.。 【 答案 】 、 或 【 例题 2】 如 图 122 所示,利用厚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A 是错误的,使用时忽视了此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不在尺端 ,木块左端没有对准 零刻度线;使用厚刻度尺时,尺应立起来将刻度线紧贴着木块,故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