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开挖线以外,比较稳定且便于架设经纬仪的位置。 然后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作出一条或几条垂直于主轴线的控制线,从而成了一个平面控制网,控制网按二级精度控制。 在控制点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中心支撑柱桩位,用极坐标法以二级控制点放出各桩位中心点位置。 在桩中心点处用浅颜色东西做好标记。 以便桩机能准确的找到桩位。 二级控制点布设示意图见本节附图。 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为: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 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mβ ) 测距相对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二等 177。 ″ 1/80000 1/35000 5)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下图。 (略) 七、高程控制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先采用水准仪对各点进行初步检测,然后选择两 点作为基 准点,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在施工现场布设三个水准点,作好记录,记下这三点的高程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高控制点要经常检查,避免沉降带来误差。 在引测基准标高时,仪器要精平,视距要相等,尺子要立直,采用双高法及悬吊钢尺法引测。 八、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支护桩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均布设 3个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2)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91)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 仪。 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奇数站为后 — 前 — 前 — 后;偶数站为前 — 后 — 后 — 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 — 后 — 后 — 前;偶数站为后 — 前 — 前 — 后。 3)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下表。 (略) 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 km 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MW=177。 4 L mm(L为路线长度 )。 九、水平控制网的建立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深,测量放线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能够对整个施工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为了整个施工区的受控,提高施工的 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我们将建立起服务于全施工区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将原始基准点层层受控。 首先,用全站仪将原始基准点引测到附近通视条件好,人为因素不易破坏的地方加以良好的保护,用红色油漆加以标注。 其次,将各引测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控制网数据进行内业分析,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 角度误差: ⊿α=360ο ( αⅠ+αⅡ+αⅢ+α Ⅳ+αⅤ+α Ⅵ +αo2 ) 误差分配原理:将总误差 α 按比例,根据大角分配大误差的原理分配在各个角上。 误差值为正,误差分配按 ⊿α 分配;误差值为负,误差按 +⊿α 分配。 距离误差:由于角度测量有误差,因此各控制点将相应地会产生距离误差和坐标误差,将角度误差分配到各条边上以后,用所实测的各边距离和分配到相应边上的误差角度推算出未改正之前的坐标增减量( xi, yi)。 由于分配的角度有正负之分,以及各边的方位角处于不同 的象限,因此,产生的坐标( xi, yi)也有正负。 求出各控制点坐标增减量: fx=∑ xi, fy=∑yi,再求 各控制点所产生的矢量和: fi=( fx2 +fy2) 1/2,进一步求得各测边产生的误差是否符合边长闭和差: f=fi/∑ s 当 f小于规范限差值时(按一级导线网布设),所采集的数据成果有效,然后用以下公式进行平差: ⊿Si=si f= si fi/∑ s 误差分配: S=si+⊿Si 式中 si实测边长, S改正后的边长 当 f大于规范限差值时,应当重新测量,进行再次平差计算。 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 十、桩位测量 本工程的桩的定位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桩位图计算出所有桩的中心坐标; 其次,复测布设的总平面控制网;以复测后的平面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桩控制线以地下室外侧轴线或外墙外边线作为控制线,桩以总平面控制网为参照,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出桩的中心点。 高程测量:首先,复测总控制网点的高程;然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20)所规定的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控制点的高程引测到基坑支护桩中线的顶面。 支撑柱的桩为地下内部桩,高程控制只需控制上部支撑柱的标高。 十一、测量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棱镜等,避免雨淋;雨季 测量作业完毕必须先对仪器表面水汽擦干、晾干或吹干后放入仪器箱内,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2)夏季空气潮湿,备好防潮箱;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视线误差; 3)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 4)三级风以上不利于仪器施工测量,三级风力以下作业时随时观察仪器水准气泡的变化。 第二节 基坑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并参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20)进行基坑监测。 基坑监测的项目、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详见设计文件中设计总 说明有关章节)。 一、监测项目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本工程仪器监测及内容:①支护桩顶部即冠梁顶部水平位移;②基坑顶邻近建筑地面沉降观测;③邻近道路地面沉降观测;④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 ⑤ 锚索应力监测; ⑥ 桩身测斜; ⑦ 支护结构(内支撑与冠梁、腰梁)应力监测;⑧支护结构表面裂缝及地面裂缝监测;⑨具体内容包括具体布置及数量见设计总说明及施工图《基坑降排水系统与监测平面布置图》。 巡视 检查 ( 1)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 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①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基坑有无漏水。 ②施工工况: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超载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③周边环境: ◇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裂缝是否发展; ◇周边道路(地面)有 无裂缝、沉陷、变形是否发展; ◇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④监测设施 ◇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监测组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⑤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它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它相关单位。 二、监测点布置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三、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 本基坑监测频率按一级基坑监测频率确定:基坑开挖小于 5m时两天 1次至每天 1次,开挖大于 5m后为每天 12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 1) 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 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按设计工况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对于出现异常坡顶堆载、异常超挖、支护结构质量异常的情况,必须对异常部位临时增设测点, 24小时不间断观察和观测。 四、监测预警 (一)基坑变形控制值与报警值 基坑变形控制值见下表。 (略) 注: 1. h —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基坑监测报警 ( 1)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绝对值报警值:取表中控制值的 75%; ( 2)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变化速率报警值:当监测项目的变形 速率连续 2d超过该值的 50%时报警。 ( 3)当变形达到控制值,位移不稳定、不收敛且超过规范要求时报警。 (二)内支撑结构内力、锚索内力(应力)控制值与报警值 控制值为结构设计承载力。 报警值取控制值的 75%。 当结构或构件内力值达到设计承载力的 95%时,应及时与设计方、甲方和监理方联系并采取应急技术措施。 (三)周边环境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 一般按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20)的表 ,但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值可放松至 ,报警值取 1M。 (四)关于基坑监测报警的其它规定 按 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20)第。 五、监测要求、监测方法与监测设备 详见《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20),简述如下: (一)监测基本要求 变形测量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要求 ( 1)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 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 2)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 3)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对监测仪器、设备、组件的要求 ( 1)能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2)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 3)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组件的检查。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 1)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 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 3)固定观测人员。 (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关于监测初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 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二)基本监测方法与监测设备 支护结构顶部或坑顶地面水平位移监测 ( 1)观测点布设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点大样如下图所示。 根据设计施工图文件中的《基坑降排水系统与监测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观测点共布置 40点。 ( 2)水平位移监测仪器和计算方法 本工程观测仪器拟采。商务综合体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