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救护技术 急重症护理学-李世胜内容摘要:

常用救护技术 急重症护理学-李世胜 京出版社第四章 常用救护技术学习目标 1了解 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 意事项及用物准备 2 熟悉 洗胃流程及注意事项 3能运用各项救护技术对急救患者 实施现场抢救,培养现场急救综合应变能力 4 掌握 创伤的分类及现场救护原则 施常见意外伤的急救【 预习案例 】案例 4者张某,男性, 29岁,因高空被电击伤摔下,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摔下时肩颈部先着地,全身多处开放性损伤,见活动性出血,双下肢骨折,疑有颈椎损伤。 思考:1该患者出现了什么危险情况。 2现场应首先采取哪些紧急救护技术。 图示内容01一、气管插管术二、气管切开置管术三、案例评析04. 一、目的 二、适应证 三、操作前准四、操作方法 五、操作流程图 六、注意事项 七、案例评析03. 一、止 血 二、包 扎 三、固 定 四、搬 运 五、病例评析第一节 气管插管、切开术第二节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术第三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第四节 洗胃术 02一、目的 二、适应证 三、操作前准备 四、 述 二、病情评估 三、急救与护理第五节 创伤急救五、操作流程图六、注意事项七、置管后护理八、案例评析第一节 气管插管、切开术 一、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进行辅助呼吸的有效途径。 除在全身麻醉时广泛应用外,本节主要阐述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气管插管术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方法。 临床上用得较多的是经口气管插管术。 (一)目的 1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 2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 (二)适应证 1各种先天和后天性上呼吸道梗阻,需立即建立可控制的人工气道者。 2各种药物中毒反应性痉挛窒息者。 3喉痉挛者。 4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呼吸困难者 (三)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 安静、清洁、明亮。 2用物准备气管插管包或插管盘,含以下物品。 ( 1)喉镜。 ( 2)气管导管和管芯多用带气囊的硅胶管。 一般成年男性经口插管用40号,成年女性用 36号。 鼻腔插管应相应小 2 3号,且不带套囊。 小儿可按以下公式选择导管: 1 7岁,号数年龄 +19; 8 10岁,号数年龄 +18; 11 14岁,号数年龄 +16。 ( 3)其他另备喷雾器、插管钳、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氧气、牙垫、胶布等。 3护士的自身准备 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 4病人准备 病人体位放置仰卧位、取下活动性的假牙。 (四)操作方法 插管的路径可分为经口腔和经鼻腔插管,还可根据插管时是否利用喉镜暴露声门分为明视插管和盲探插管。 1经口明视插管术其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包括:呼吸衰竭不能耐受仰卧位的病人;由于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者;无法后仰者(疑有颈椎骨折者)。 ( 1)体位 病人仰卧,头、颈、肩相应垫高,使头后仰并抬高 8 10 ( 2)开口 操作者位于病人头侧,用右手拇指推开病人的下唇和下颌,食指抵住上门齿,以二指为开口器,使嘴张开。 ( 3)暴露会厌 待口完全张开时,操作者左手持喉镜,使带照明的喉镜呈直角倾向喉头,沿右侧口角置入,轻柔地将舌体推向左侧,使喉镜片移到正中,见到悬雍垂(此为暴露声门的第 1个标志)。 然后顺舌背弯度置入,切勿以上切牙为支点,将喉镜柄向后压以免碰到上切牙。 喉镜进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此为暴露声门的第 2个标志)。 ( 4)暴露声门 看到会厌后,如用直喉镜可显露声门。 如用弯喉镜,见到会厌后必须将喉镜片置入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再上的镜片,才能使会厌翘起,上贴喉镜,显露声门。 如果喉镜未达此处即上提镜片,由于会厌不能翘起,舌体隆起挡住声门,可影响插管操作。 ( 5)插入导管 暴露声门后,右手持已润滑好的导管,将其尖端斜口对准声门,在病人吸气末(声门打开时),轻柔地随导管沿弧弯度插入气管内,过声门 1免损伤气管。 将导管继续旋转深入气管,成人5儿 2 3 ( 6)确认插管部位 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塞入牙垫,然后退出喉镜。 检查确认导管在气管内,而非在食管内。 可将耳凑近导管外端,感觉有无气体进出。 若病人呼吸已停止,可用嘴对着导管吹入空气或用呼吸囊挤压,观察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并用听诊器听两肺呼吸音,注意是否对称。 如果呼吸音不对称,可能为导管插入过深,进入一侧支气管所致,可将导管稍后退,直至两侧呼吸音对称。 ( 7)固定 证实导管已准确插入气管后,用长胶布妥善固定导管和牙垫。 ( 8)气囊充气 向导管前端的气囊内注入适量空气( 3 5注气量不宜过大,以气囊恰好封闭气道不漏气为准,以免机械通气时漏气或呕吐物、分泌物倒流入管。 ( 9)吸引 用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了解呼吸道通畅情况。 经鼻盲探插管术 适应证与经口插管的禁忌证基本相同,经口途径有困难时再考虑经鼻途径。 禁忌证或相对禁忌包括: 呼吸停止; 严重鼻或颌面骨折; 凝血功能障碍; 鼻或鼻咽部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息肉、囊肿、脓肿、水肿、过敏性鼻炎、异物、血肿等; 颅底骨折。 ( 1)术前检查病人鼻腔有无鼻中隔歪曲、息肉及纤维瘤等,选择合适的鼻孔,必要时鼻腔内滴数滴呋麻滴鼻液,并作表面麻醉。 ( 2)选择合适的导管(不带气囊),润滑导管,可向插管侧鼻孔滴入少量液状石蜡。 ( 3)病人体位同前。 操作时导管一进入鼻腔就将导管与面部呈垂直方向插入鼻孔,使导管沿下鼻道推进,经鼻后孔至咽腔,切忌将导管向头顶方向推进,否则极易引起严重出血。 操作者可一面注射倾听通过导管的气流,一面用左手调整头颈方向角度,当感到气流最强烈时,迅速在吸气相时推入导管,通常导管通过声门时病人会出现强烈咳嗽反射。 ( 4)如果推进导管时呼吸气流声中断,提示导管误入食管,或进入舌根会厌章隙。 应稍稍退出,重试。 插入后务必确认导管在气管内,而不是在食管内。 ( 5)反复尝试插管易造成喉头水肿、喉痉挛及出血,引起急性缺氧,诱发心脏骤停。 建议在 3次不成功后改其他方法。 3经鼻明视插管术气管导管通过鼻腔方法同盲插,声门暴露方法基本同经口明视插管法。 当导管通过鼻腔后,用左手持喉镜显露声门,右手继续推进导管进入声门,如有困难,可用插管钳夹入声门。 检查确认导管位置并固定。 操作流程图 (六)注意事项 1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等,以免因插管费时而增加病人缺氧时间。 2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适用,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身材、插管途径选择合适的导管。 检查喉镜灯泡是否明亮、气囊有无漏气,准备胶布。 3插管时应使喉部暴露充分,视野清晰。 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 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 I”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 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注意气囊的充气与放气。 气囊内充气不超过 3 5充气过度或时间过长,则气管壁黏膜可因受压发生缺血性损伤,导管留置期间每 2 3小时放气 1次。 6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72小时, 72小时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7加强气道护理。 注意吸入气体的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秒,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 8拔管后护理。 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气管切开置管术 ( 一)目的 通过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 (二)适应证 1喉阻塞 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者。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3预防性气管切开 4取气管异物 5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 (三)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 安静、清洁、明亮。 2用物准备 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 4病人准备 体位病人仰卧,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明显暴露 (四)操作方法 1体位 病人仰卧,肩下垫一小枕,下颌须对准颈静脉切迹(胸骨上切迹),保持正中位,。 小儿应由助手协助固定其头部。 2消毒铺巾 3麻醉 4切口 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固定环状软骨,食指置于环状软骨上方,右手持刀自环状软骨下缘至颈静脉切迹做纵切口。 5分离组织 6确认导管 用食指触摸有一定弹性及凹凸感。 不能确认时,可用注射器穿刺,抽出气体即不为气管。 此在儿童尤为重要。 7切开气管 一般在第 3、 4或 4、 5软骨环之间,切开气管时应用尖刀头自下向上挑开,注意刀尖不宜插入过深,以免刺穿气管后壁,并发气管食管痰。 8插入气管套管 撑开气管切口,插入气管套管,当即有气体及分泌物喷出,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 9固定气管套管 用系带缚在病人颈部,于颈后正中打结。 如皮肤切口较长,在结切口上方缝合 1 2针。 套管下方创口不予缝合,以免发生皮下气肿,并便于伤口引流。 用剪开的纱布块,夹于套管两侧,覆盖伤口操作流程图气管切开置管术操作流程图 (六)注意事项 1病人头部应始终保持正中位,防止损伤颈前血管和甲状腺,引起较大出血。 2气管第 1软骨环和环状软骨不可切断,以防后遗喉狭窄。 切开气管时刀尖向上,用力不可过猛,以防穿透气管后壁形成气管食管瘘。 3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其松紧以恰能插入一指为度。 4保持气道湿化和通畅,病室内湿度保持在 60,气管套口覆盖 2 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 及时吸痰,防止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 气管套管的内管应每隔 1 4小时取出清洗和消毒。 5凡行紧急气管切开的病人,床旁应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如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吸引器、给氧装置、呼吸机、照明灯等,以备急需。 6病情好转可试行拔管。 对配有套管外囊的,可先将气囊放气,试堵内套管管口,逐步由堵 1/3、 1/2至全堵。 堵管的栓子要固定牢固,防止吸人气管。 堵管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去除栓子。 一般全堵管 24 48小时后病人活动、睡眠均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7插管后用蝶形胶布将切口两侧皮肤向中线拉拢,并固定,一般不需缝合, 23天后可自愈。 拔管后 48小时应注意病人的呼吸,同时应在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合适的套管,以备急用。 (七)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皮下气肿 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有关。 大多数于数日后可血行吸收,不需作特殊处理。 2气胸及纵膈气肿 如发现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时,则应考虑气胸,线拍片可确诊。 此时应行胸膜腔穿刺,抽除气体。 严重者可行闭式引流术。 3出血 术中伤口少量出血,可经压迫止血或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可能有血管损伤,应检查伤口,结扎出血点。 4气管食管瘘 较小的、时间不长的瘘孔,有时可自行愈合;瘘口较大或时间较长,上皮已长入瘘口者,只能手术修补。 案例 4者张某, 男性, 65岁,因反复气促咳痰 20余年,加重一天扶送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