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开题报告内容摘要:

工厂的维护项目进行日程安排。 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 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 CPM就应运而生了。 1958 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系统工程部、艾伦和哈密尔顿咨询公司,根据研发北极星导弹核潜艇的需要,提出了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PERT) [14],这一技术把该工程的 200多家承包商和 1万多家分包商有效地组织起来,使该项目提前两年完成。 1962 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引入一种采用计划评审技术的系统, 它强调成本控制和作业分解结构(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15]的必要性。 WBS 即项目结构分解,是把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合同要求)按照系统原理和要求分解成互相独立、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项目单元,将它们作为项目的计划、实施、控制和信息传递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作对象,通过项目管理将所有的项目单元合并成为一个工作整 体 , 以达到综合的计划和控制要求。 1967年美国国防部提出 赢得值法 ( Earned value Management, EVM),是一种能全面衡量工程进度、成本状况的整体方法。 赢得值法 的应用主要是 收集实际数据,将其与计划的工程量、投资额进行对比,对投资与进度进行综合控制,还可以根据当前的进度、投资偏差情况,对趋势进行预测,预测项目结束时的进度、投资使用情况 [16]。 20世纪 80年代, 项目管理经过了 60年代 的发展和 70年代 的调整, 已经 变得 逐渐 成熟。 这个 时期 项目 管理的相关软件的开发和 涌现,使得项目管理事业在社会规范、标准和授权等方面迅速发展。 进入 90年代 , 综合项目管理技术 TQM(全面质管 量 理) [17]和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入 高速发展阶段 , 同时 PFI方式和 ABS方式 等新型 项目管理的方法应运而生。 进入 21 世纪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思想,理论上多学科整合、方法开发、软件编制,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二 ) 国内 发展历史 及现状 与国外 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开始起步较晚, 可以 追溯到 20世纪 六十年代华罗庚教授引进的网络计划技术, 创立 了 “统筹法”,在 重点项目中 推广 使用 [18]。 国内项目 管理 理论 的发展主要 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在 我国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上。 1986年云南省 鲁布革水电站 利用 世界银行 贷款 , 在 国内首次 采用 国际 招标 ,实行工程 项目管理, 使得 工程进度提前了 5个月 , 造价 降低了 40%, 取得了 巨大的 成功 [19]。 基于 鲁布革水电站 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