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实验七 课下综合提升内容摘要: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不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的是()A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和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方向不是绝对沿水平方向B小球在空气中飞行时受到空气阻力C通过复写纸描得的各点,不是理想点,有一定的大小,从而带来作图上的误差D测量长度时有误差解析:由于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方向不是绝对沿水平方向,落点不确定,长度测量等都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而在本实验中,由于小球的运动速度不是很大,所以空气阻力虽然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但不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答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释放点越低,小球 2、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解析: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 C 正确。 答案:图实76 所示,甲、乙为两个实验的装置图。 图实76(1)甲、乙两图中,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图是_。 (2)关于甲、乙两个实验,下列 3、说法正确的是_。 A只有甲实验必须测量质量B只有乙实验中需要记录时间C乙实验必须使用重垂线D两个实验都需要使用刻度尺解析:(1)甲图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乙图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 (2)乙实验中有打点计时器不需要记录时间,且实验中不需要重垂线。 答案:(1)甲(2)图实77 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 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 图实77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实77 乙所示,电源频率为 50 碰撞前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 m/s,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m 甲 4、m 乙_。 解析:由纸带及刻度尺可得碰前甲车的速度为 m/s0.6 m/s。 1210 m/s0.4 m/s。 810 m 甲 m 甲 m 乙 )此得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1答案:8 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弹性球 1 用细线悬挂于 点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 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 1 静止时恰与立柱。 将球 1 拉到 A 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 2 放在立柱上。 释放球 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 2 发生对心碰撞。 碰后球 1 向左最远可摆到 B 点,球 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 C 点。 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 1、2 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 现已测出 a,B 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 b 5、,C 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 此外,图实78(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和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 (忽略小球的大小)解析:(1)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 1 碰撞前后的高度 a和 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再测量弹性球 1 的质量 能求出弹性球 1 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 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 2 的质量和立柱高 h、桌面高 的动量变化。 (2)根据(1)的解析可以写出动量守恒的方程为:22m 1 m 2。 a h b 1)弹性球 1、2 的质量 m1、m 2 立柱 6、高 h桌面高 H(2)22m 1 m 2 a h b 垫导轨(如图实79 甲所示 )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 a 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 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 s1、s 2 和 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 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 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图实79解析:动量 p据 vs/(5T)可知两滑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b,v 2动量大小为s 1s 3)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2(5T)。 答案:(两空可互换)02ab(s 1s 3)。第六章 实验七 课下综合提升
相关推荐
可以理解和接受。 但是如果你遇到了侵犯你合法权益的老师,你该怎么做呢。 假如遇到了这样的老师 阅读P 67的两则材料思考并讨论:案例中两位老师的行为性质。 材料一:是违反师德的行为; 材料二: 是违法(体罚学生)行为。 这两种行为,都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构成了伤害。 ② 王竞和他的父母希望通过法律讨个公道。 假如你是法官,你将如何裁决这个案子。 为什么。 阅读P 67的两则材料思考 : ①想象一下
1、第 2单元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一 洛伦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1、 四指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2、 大拇指指向洛伦兹力的方向3、 f B f v 4、q、v、B 三者有一个或三个“反向” ,则 向”则 )电荷静止,f0(2)vB,f0(3)vB,f 最大二洛伦兹力的大小已知:I B 匀强、导线截面积 s、电荷电量 q、电荷定向移动速率 n、导线长度 伦兹力不做功1
1、第 3 单元 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的综合应用一、电路问题1、确定电源:首先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部分导体(电源) ,其次利用或 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利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 析电路结构,画等效电路图3、利用电路规律求解,主要有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律等二、图象问题1、定性或定量地表示出所研究问题的函数关系2、在图象中 E、 I、 B 等物理量的方向是通过正负值来反映3
1、,如图 1 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