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难点突破 功和机械能内容摘要:
1、、下面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汽车,功率必定大 B功率小的汽车牵引力一定小C功率大的汽车做功一定快 D功率大小与做功快慢无关2、两个互相垂直的力 2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通过一段位移的过程中,力 J,力 J,则 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 ) A14 J B10 J C7 J D2 面关于摩擦力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B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C一对静摩擦力中,一个静摩擦力做正功,另一静摩擦力一定做负功D一对滑动摩擦力中,一个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另一滑动摩擦力一定做正功4、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 2、面的选择无关 B重力势能有负值,重力势能是矢量C重力不做功,物体就不具有重力势能 D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一定减少、质量为 m 的物体从距离地面 h 高处由静止开始加速下落,其加速度大小为 g。 在物体下落过程中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6、一质量为 m 的滑块,以速度 v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A 图所示,桌面高度为 h,质量为 m 的小球,以 ,不计空气阻力,假设以最高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 3、械能应为( )A+h) D0、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 A 受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4s 时停下,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物块 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过程拉力做的功等于零 B全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从 t = 1s 到 t = 3s 这段时间内拉力不做功D从 t = 1s 到 t = 3s 这段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该功率为整个过程的最大值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为 8 m/s,A、B 为两轮圆心正上方的点,6 m,左右两端分别与轨道无缝对接,小物块与轨道左端 P 碰撞无机械能损失,2 = 4、5 m,物块与 B 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块以一定的初速度 轨道滑上传送带 B 点,欲使物块可以返回到 B 点且速度为零,g=10 m/s 2,则物块的初速度v。 不可能的是 ( )A. 7 m/s B. 8 m/s C. 9 m/s D. 10 m/、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 竖直立在水平面上。 其正上方一定高度处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一直保持竖直且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的动能不断减少B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少C小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11、质量为 m 5、 的汽车,额定功率为 P,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数为 ,以额定功率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驶过一圆弧形半径为 R 的凹桥,汽车在凹桥最低点的速度与匀速行驶时相同,则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N 的大小为( ) A BCN=、如图 4310 所示,一物体以速度 B,并能沿斜面升高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把斜面从 C 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物体冲出 C 点后仍能升高 把斜面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仍能沿 高 把斜面从 C 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 h,因为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D若把斜面从 C 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 h,但物体的机械能仍守恒13、质量分别为 6、 m 和 M 的两个小球 P 和 Q,中间用轻质杆固定连接,在杆的中点 O 处有一固定转动轴,如图 438 所示现在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在 Q 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其中 M2 m)() Q 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Q 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P 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也增加, P 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 P 球、 Q 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P 球、 Q 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14、如图所示,质量为 M、倾角为 的斜面体 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 m 的小滑块 的顶端,顶端的高度为 h开始时两者保持相对静 7、止,然后 B 由 A 的顶端沿着斜面滑至地面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且忽略一切摩擦力,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支持力对B 所做的功为 W下面给出的 W 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可以 通过分析,对下列表达式做出合理的判断根据你的判断,W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W=15、某兴趣小组想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W ,Wv,Wv 2。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 Q 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 Q 点时的速度) ,每次实验,物体从不同初始位置处由静止释放。 同学们设计了 8、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其中 2、L 3、L 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初始位置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 1、v 2、v 3、v 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 Q 点的速度。 实验次数 1 2 3 4 1 3 .v v 1 v 2 v 3 v 4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 Lv 图象,并得出结论 Wv 2。 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_。 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_(填“会”或“不会” )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16、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m=100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 9、为第一个点,A、B、C 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02 s 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80m/s 2那么:(1)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 )与重物相连;(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 O 点和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从 O 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 = J,动能增加量= J;(结果取 3 位有效数字)(4)实验的结论是。 17、额定功率为 80汽车,在某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20m/s,汽车的质量m= 2103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m/动过程中阻力不变。 求:(1)汽车所受的恒定阻力是多大。 10、(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多少。 1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 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 B 点相切,半圆形导轨的半径为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的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 B 点进入导轨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 8 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到达最高点 C.(不计空气阻力)试求:(1)物体在 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物体从 B 点运动至 C 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19、如图,水平传送带正以 v=2ms 的速度运行,两端的距离为 l=10m。 把一质量为m=1物体轻轻放到传送带上,物体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把这个物体从传 11、送带左端传送到右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做了多少功?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需时间为多、质量为 m=1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 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 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 B 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孤轨道下滑。 B、C 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 已知圆弧半径 R=弧对应圆心角 ,轨道最低点为 O,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 h=物块离开 C 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经过 D 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g=10m/s2,0.6,求:(1)小物块离开 A 点时的水平初速度 (2)小物块经过 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送带的速度为 5m/s,则 的距离是多少。 (4)斜面上 的距离。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难点突破 功和机械能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难点突破 动量守恒定律
1、、人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一般都是让脚尖先着地,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减小冲量. B长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小人对地面的压强,量为 m 的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初动量的大小为 4 kgm/s,经过时间t 后,其动量的大小变为 10 kgm/s,则该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的大小为() A6 kgm/s B8 kgm/0 kgm/s D20 kgm/体沿粗糙的斜面上滑,到最高点后又滑回原处,则:(
蝙蝠和雷达教学演示课件
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 超声波 ,人的耳朵 是听不见的 ,蝙蝠的耳朵却 能听见。 超声波 像 波浪 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 反射回来 ,传到蝙蝠的 耳朵里 ,蝙蝠就立刻 改变飞行的方向。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 障碍物 读第八自然段,思考: 雷达是受到谁的启示发明的。 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请你用 ﹏﹏ 线画出来。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难点突破 跨章节综合训练二
1、如图,图甲所示,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 人顶杆沿水平地面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丙所示。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猴子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猴子在 2s 内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t0 时猴子的速度大小为 8m/sDt2s 时猴子的加速度为 4m/探照灯照射在云层底面上,云层底面是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如图所示,云层底面距地面高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