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内容摘要:
,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 用水,另一方面 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 进行处理,开发水的 . ( 1)高压锅(如图 ) . 图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 ,水的沸点 100℃,食物的温度在 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 .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 ,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 .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 失效,锅内温度达到 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 处喷出,防止 发生; ( 2)电冰箱如图 . 【例 3】 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 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 ( 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 思路与技巧 空调与电冰箱都是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外面 .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 .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围的热送到另一地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所以制冷器均在上方 . 答案 ( 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 .空调将室内的 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 送到箱外 (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 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 使室内温度 . ( 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 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 .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 ( 2) 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 .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 、 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 3)利用 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 【例 4】 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 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不易烧坏 ,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思路与技巧 返回舱在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使返回舱温度升得很高,涂在表面的“烧蚀层”除了隔热外还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了返回舱 . 【例 5】水蒸发到大气中成水汽,空气对水汽。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
相关推荐
,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 ,那么 a、 b与集合 A分别有什么关系 ?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 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 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 问题 ⑥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 么性质。 ⑧ 由实数 1 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 问题 ⑧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 由实数 3 组成的集合记为 M,由实数 2 组成的集合记为 N
A∩ B= {x|x∈ A,且 x∈ B} 用 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 A与 B的交集) 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 例 4 给出下列六个等式: ① A A A ; ② ()UA C A U; ③ ()UA C A ; ④ ()A A B A B ; ⑤ ( ) ( )A B A B A B ; ⑥ ()A B A A (其中 ,AB为全集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一)1示波器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金属丝发射出来的电子被加速后从金属板的小孔穿出,进入偏转电场电子在穿出偏转电场后沿直线前进,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设加速电压 640 V,偏转极板长 l4 转板间距 d1 电子加速后从两偏转板的中央沿板平行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图 1(1)偏转电压为多大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偏转距离最大。 (2)如果偏转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 L20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三)1(18 分) 如图 1 所示为某种质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速电场的电压为 U,静电分析器中与圆心 距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沿径向指向圆心 分析器中在以 圆心、圆心角为 90的扇形区域内,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其左边界与静电分析器的右边界平行由离子源发出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正离子( 初速度为零,重力不计) ,经加速电场加速后,从 M
有那些。 _________________ 6.平原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丘陵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盆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 精讲点拨 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独自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判读各点的高度和判断坡度的陡缓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 ),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 并与等高线图对照,自己得出结论 —— 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板书:坡陡 —— 等高线密集,坡缓 —— 等高线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