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容摘要:

2、想代代相传,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深谙这一原则,他们认为:中国要发展,要雄立世界民族之林,就要秉承这一信条。 1955 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外来干涉,我们也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 “国家主席胡锦涛 2006 年 6 月 22 日在新德里印度科学宫就中印关系和中国发展道路发表重要演讲时也指出,中印友好,利在双方,惠及亚洲和世界。 胡锦涛在演讲中同样引用先哲孔子的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并指出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 中国自己要发展,也希望同其他国家和谐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如此,人与人之间的 3、相处更是这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说到底就是对他人的责任,对公共的责任。 我们本身也是“他人”中的一员,也是“公共”中的一员。 我们希望他人怎样对待我们,自己就要怎样对待他人;我们希望公共社会、公共环境是怎样的,自己就要为这样的社会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精确领会经典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正确运用其作为处世原则呢。 我想遇事只有律己宽人,才能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才能实现我们校园的和谐。 律己宽人,想想那些历史先贤吧。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 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将全部文件付之一炬。 4、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 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更体现了刘秀律己宽人的大度,也诠释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些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一语中的,是啊,同学们,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宽容了别人,也就是懂得了孔子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教诲。 三峡工程大坝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反 5、对者的存在,可让我们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出我们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 是啊,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这句哲理之言如磨刀石,磨砺着我们的意志,磨亮了我们生命的锋芒。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成为律己宽人的高尚者呢。 其实,遇事能够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是最好的办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 但还差一点点。 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 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 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 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 7、们,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言行吧,甲流蔓延,当你不顾别人的感受,肆无忌惮地对着同学打喷嚏、咳嗽,你是否在意过身边同学的想法;当你从宿舍区出来,为图自己之便,随意将成袋的垃圾扔在垃圾箱周围,你是否想过值日同学的辛劳;当你对同学老师恶语相加时,你是否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他们的心也许在颤抖,也许在流血。 够了,同学们,我不想再列举了,但愿这里没有你的影子,赶快学会换位思考,让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点点滴滴。 这样,我们少了一分随意,别人就多一分轻松;我们少了一分刻薄,别人就多一份宽容。 当我们体会到老师的辛劳时,就会对他们多一些敬重;当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时,就会对他们多一些敬重。 “换位思考”不仅能够更 8、好的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更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同学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了换位思考,我们就学会了理解,仿佛丁香花被踩坏还将香气留在踩它的人脚下,学会了换位思考,我们就学会了感恩,仿佛小草接受土壤的滋润,便将整颗心深深陷入,然后无限延伸,装点大地的美丽。 我们需要换位思考,那样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健全,生活才更美好。 ,学会了换位思考,我们就会从痛苦中解脱,从愤怒中平静,从委屈中豁达,从失败中释然。 同时,我们就真正将论语中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然于胸,实践于行,希望同学们用儒学浸淫我们的思想,让圣贤引领我们前进。 思考: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 2、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