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化学复习课 限时集训(20)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4、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液,通电后 Y 中央的紫红色斑向 d 端扩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纸上 c 点附近会变红色B极质量减小,极质量增大CZ 中溶液的 减小,后增大D溶液中的 极定向移动249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即为理想化。 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 K 闭合时,A 装置发生吸氧腐蚀,在电路中作电源B当 K 断开时,B 装置锌片溶解,有氢气产生C当 K 闭合后,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D当 K 闭合后,A、B 装置中 大,C 、D 装置中 变10用 a、b 两个质量相等的 极电解 混合溶液 n(n(1 7、应产物的方法是_。 (2)若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 a 选用 液,则:X 电极的材料是_ ,电极反应式是_。 Y 电极的材料是_ ,电极反应式是_(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当电路中有 子通过时,阴极增重_g。 13(1)二氧化氯()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 新工艺。 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阳极产生 电极反应式为_。 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112 准状况 )时,停止电解。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阴极区 大的原因:_。 (2)为提高甲醇燃料的利用率, 8、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池的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醇气体,电解质是掺入了 体,在高温下它能传导。 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_。 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100 有以下离子的溶液。 离子 H c/1 1 4 4 1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相同条件) 的气体时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 ,阳极上收集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考答案与解析最新海量高中、 D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是原电池;只要电解,必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一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借助电解来实现,故选 D 项。 D本题实际是对以铂片、铅笔 (石墨)为 9、电极电解 实验的讨论。 在电解时铅笔作阴极连在电源的负极。 铅笔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e =2H 2( 或 2H 2e = ,这样在铅笔走过的地方就有较多的产生,所以会出现红色字迹。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区得到 的电解精炼时,应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电镀时,应以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 C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H 2 2,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知 C 正确。 = = = = =电 解 D铁是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成 ,在正极 ,故将 自来水中加入 s),可使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加快腐蚀速率;但若将石墨电极换成 极,则负极为e 被保护,难以看到铁生锈。 A电解制备 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 10、液。 由图可知,右侧生成氢气,则 B 中 H 放电,B 为阴极,在 B 中制备 极区电解液为 液,故 A 正确;A 中为 液, 放电生成 阳极反应式为2 2e =电极每产生标准状况下 气体,电路中转移 2 e ,故 B 错误; 向阴极移动,即由 A 透过阳离子交换膜向 B 移动, 向阳极移动,但是 不能透过阳离子交换膜,故 C 错误;电解池的阳极上是 失电子,阴极上是 H 得电子,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22 2 D 错误。 = = = = =电 解 最新海量高中、 C电解精炼铜时,应该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A 错误;铁上镀银时,应该用银作阳极,铁作阴极,B 错误;C 是外加电流的阴极 11、保护法,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锌应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应插入硫酸铜溶液中,D 错误。 选 A紫红色斑即 d 端扩散,根据阴离子向阳极移动的原理,可 4知 d 端为阳极,即 b 为正极,a 为负极,c 为阴极,液中 H 放电,产生 ,c 点附近会变红色,A 正确;电解硫酸铜溶液时, 阳极,溶液中的 放电:44e =2H 2O,阴极,溶液中的 得电子,生成铜,总反应式为2H 2O 2 22H 2t 电极附近生成 H ,则 = = = = =电 解 24极移动,B 、D 不正确。 随着电解的进行,Z 中溶液变为硫酸溶液,继续电解则为电解水,硫酸浓度增大,小,C 不正确。 A当 K 闭合时,B 装置构成原电池,在电路中作电源,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B 装置中消耗 H ,大,A 装置中相当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大;C 装置中相当于在银上镀铜,变;D 装置中相当于铜的电解精炼,变。 B根据 a 电极得。2017高三化学复习课 限时集训(20)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学习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布置学习任务 (理解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巡视学生学习效果 查看学生交流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 ,依据学习任务提出需交流的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 1.小组合作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交流评价。
四、设计思路: 动物的行为是复杂多样的,是以动物的运动为结构基础的,学生在经过了第一节的学习之后,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由于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学。 通过联系实际,举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如: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得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因此,在教授时,教师只做简单
2、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H) 28 反应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D甲烷()在 的燃烧反应3(2016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三期中) 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 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 1 属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 564.3 kJ12BBe(s) O2(g)=s)H 564.3 kJ112CBe(s)
都站不稳的小鸭子 ,它就将它们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晚上就展开双翅把小鸭子拥入身旁,俨然的鸡妈妈。 ) 2.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鸭子和鸡不会这么亲密,但我家的老母鸡和小鸭子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讨论得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后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师总结:这个行为叫做学习行为。 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动物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
,展开新知的探讨: “一只刚出生的小狗来到我家,开始非常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慢慢的和我熟悉了,见了我会亲热的摇尾巴,还在我的训练下每天到楼下指定的地点拉屎、尿尿。 ” 问题:① 你能从以上资料中找出有关动物的行为吗。 ② 小狗一生 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 ③ 小狗一生下来就可以到指定的地点拉屎、尿尿吗。 ④ 这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从生活熟悉的例子入手
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课本观察与思考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教师进行总结。 让学生举例: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